第411章 软刀子割肉
五十文一条的有奖建议带来了怎样的示范效应,尚且不得而知。
但对朝廷新政的信任度显然已经拔起来了。
悠悠众口这么一传,实际上不必付出半点钱银,只是免除了些之后定然能在田亩登记猫腻核查上找回损失的粮税,带来的轰动效果,绝对百十倍于先秦的徙木为信。
瞧瞧百姓们的热情吧。
只这一地,主持赋税收取的官员就免除了,等价至少十两银子的粮税。
即便各划区有重复,他们也照免不误。
这也是宫里的意思。
先清丈归属清晰的百姓田亩,收取赋税,把这田亩清障赋税改制的疏漏,化作一个个奖赏的由头发放到百姓手里,让其得利,再核查那些名目不清或是身后有靠山的地主乡绅、权贵的田产。
如此一来,就不怕有人在暗中煽动民意了。
就算一条疏漏在划分的各区重复百十条,能多支多少钱银啊,用这点钱银就能换凤阳百姓的民心,就算是抠搜的老猪也断然不会吝啬这点铜板。
何必为了这么点铜板,在百姓心中埋下不快。
只要凤阳造事成了,再借着报社的渠道于北地大肆宣传,大势就成了。
到时候,完整的新税制就会推行北地。
虽说南方的乡绅氏族相互勾结,又是大明粮仓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暂且不可轻动,但只要老朱的官员南北异地出任官员的条例能够坚定执行,这些出身北地的官员就不会放过这个捞政绩的机会。
再加上朝廷的有意扶持。
惶惶大势之下,这些像铲沙子一样的北境官员就会遍布南方乡野,以其为支点,在南方慢慢铺开乡绅豪门权贵官员一体纳粮的税制,也就是个水磨工夫而已。
至于为什么不一步到位,执行什么清朝的官绅一体纳粮。
其实是因为。
在明朝。
任何官绅权贵读书人,压根也没有什么不必纳粮的特权。
没错,这在清朝以前,依旧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潜规则。
老朱给孔家封衍圣公,优待读书人这不假。
但他也只是免除了科举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读书人,如秀才之流劳役等优待而已。
大明上下除了他老朱家有谁能不纳税?
没听说过。
虽然双标,却也给朱标和常升如今的赋税免除了许多麻烦。
因为常升的目的其实只有一条。
摊丁入亩。
要让那些既得利益的乡绅权贵吐出自己所占据的诸多生产资料,唯有让他们觉得手中握着的这一些生产资料,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再同时启发他们另外一条具有高收益且有稳定性,且前景开阔的门路。
从而才能将大明这与广袤土地牢牢捆绑的生产力解放出来。
但要达成这一点,肯定还是要先稍稍激化矛盾。
让天底下的人见识见识这些乡绅权贵的贪婪无度,才能名正言顺的朝他们动刀子不是。
当然。
为了不给小朱招黑。
大规模杀人这种事肯定是不会做的。
软刀子割肉就行了。
(https://www.02shuwu.cc/848_848478/1936167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