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 第369章 回旋镖

第369章 回旋镖


“怎么,刘卿,满朝忠贞强干之士,竟都不能令卿托信,委派查办血书案的钦差之职么?”

  奉天殿内。

  看着出列的刘崧欲言又止,半晌都应不上来话的模样。

  高台上,朱标眼底的寒意越发浓重。

  自从整个应天府的泼皮,被常升有组织的筛选纳入他麾下,以充耳目,即便是抛却亲军都尉府的那些密探,整个应天府上下也少有能够瞒过他的事情。

  刘崧这两日见了什么人,聊了那些事,还有下面的专业人士提供分析补充,基本都能补全全貌。

  正因如此。

  头一次对朝中重臣进行这般彻头彻尾调查的朱标才深刻的认识到,这些所谓标榜爱民如子,引得天下竞相称颂的清官背后究竟有多少水分。

  这也让他对刘崧的印象大打折扣,

  是以动了罢免之念。

  但常升的眼神提醒,也让方才被牵住了注意力的朱标回过味来,既然刘崧是被人如此大费周章捧上来的,且脑子并不十分出众,那留着他,岂不是更容易查清楚他背后的势力,更容易借他之口误导他背后之人。

  但纵是不罢免,若不给个能过得去的交代,消弭这场纷争,轻饶也是不可能的。

  被朱标这么一吓。

  还在权衡利弊的刘崧心中咯噔一下。

  侧目于身后的文官行伍,与某个不起眼的人物眼神交汇间,刘崧也忆起来昨夜昔年故交深夜登门,与他挑灯夜饮的交谈。

  “自宋朝没落,社稷崩坏,历经战乱,元人统治二百载,天下文脉,人口之重心便不可阻挡的南下至浙东,湖广一带。”

  “此为天道。”

  “今虽有朱家重整山河,驱除鞑虏,”

  “可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随同皇帝起于微末的不过是一群泥腿子,莽夫罢了,哪有什么治政安邦之才,得居高位,不都是靠的从龙之功。”

  “可到头来,治理天下大多还不是靠咱们浙东湖广出身的官员。”

  “尤其是当今皇帝令行南北官员异地为官之策后,北境荒芜,全靠咱们南方官员殚精竭虑,而那些淮西勋贵却只会坐享其成,侵占田亩,横行霸市。”

  “若是他们只在北境为祸也就罢了。”

  “皇帝纵然爱民,但毕竟是一起打的天下,合该他们享一世荣华,就算有胡惟庸案,也不会真一棒子真把他们打死。”

  “可是啊,他们太贪了。”

  “祸害北境还不够,还把手伸过来界,妄图在咱们祖祖辈辈经营的土地上作威作福,苏州府就是前车之鉴……。”

  兴许是酒意上头,又或者也有私心作祟。

  刘崧并没有打断这段“妄言”。

  在故交发了一通牢骚,将太子的《官学》校订,试科举议为偏袒北境之策,甚至将孔家之不法,辩驳为阴谋之陷害,刘崧也没有纠正。

  直到故交酒后吐真言,交待来意,请他于明日朝会上“仗义执言”,实在不行,围魏救赵,请求与百官加俸,消耗内帑也能接受。

  至于后面的,自有孔家与其他南方出身的官员与南方试科举的举子联络。

  他们并无祸乱朝纲之意。

  只是要设法将淮西党的精力牵扯回北境即可。

  其他的,都与刘崧无关。

  事后自然还有重谢。

  南方官员也自当向他刘崧靠拢。

  很显然,刘崧心动了。

  都到了这个位置了,貌似已经升无可升。

  可有人簇拥和无根之萍是全然不同的。

  虽然宰相制已废,可哪个位极人臣的文官,不想实现自己“治政安民”的抱负,干点族谱单开,青史留名的事呢?

  念及此处。

  刘崧便定了神,回头拱手道:“臣以为,令通政使曾秉正为钦差最为妥当。”

  不等一旁的淮西党出言驳斥,台上的朱标已然挑眉追问道:“为何?”

  刘崧咽了口唾沫,知道自己领会错了朱标的意思,却也只能绞尽脑汁辩驳道:“陛下令南北官员异地上任,为的就是谨防地方勾连。”

  “如今血书案已然出现地方勾连,臣以为,理应避嫌。”

  “哦?”

  “所以,父皇令你为吏部尚书,将一干官员委任,升迁考评交于汝手,如今在你任期内,独独你举荐的门生好友在地方为官落难?”

  “托你呈送的血书案奏请御前,孤没有令你避嫌,也未曾计较你举荐的门生好友为何流落如此境地。”

  “是能力不足,还是天怒人怨。”

  “而你,举荐一名干才都只能人云亦云?”

  “如今是什么时候?”

  “通政使是何职能?”

  “你这个吏部尚书是怎么当的?”

  被这一连串质询问到满额生汗,面色苍白的刘崧登时双腿发软,站立不稳的跪地道:“臣有罪!”

  满朝文武也都被朱标这强势而又缜密的反问问的心里发毛,看着一旁跪地的吏部尚书,多少官员心底都油然而生出一股敬畏。

  有刘崧的教训在前。

  谁还敢轻视这位龙椅上的储君,在他面前耍小心思,那就是找死了。

  然而,刘崧的苦难还没有过去。

  “孤要的不是你有罪,而是让你出个法子,给所有出任地方的官员一个保障。”

  “这是你身为吏部尚书的职责。”

  刘崧颤抖着从官袖中掏出手帕,拭了拭汗,狠狠咽了口唾沫,勉强答道:“臣以为,臣以为,还是与群臣加俸最为妥帖。”

  “陛下于立国之初所订立的俸禄,足够地方官员一家用度,还能招募力士以充衙役,以为臂助。”

  “然大明承平十三载之久,各地物价各有所涨,而官俸却未随之调整,是以出现……。”

  “够了!”

  朱标再次打断了刘崧的辩言。

  “身为吏部尚书,朝野各部官员的才干,风评,麾下民生,当了然于心。”

  “且不论朝野所有官员加俸所需俸银几何,又要往百姓身上加重多少负担,朝野群臣,无论奸贤,勤勉庸碌,都要一应加俸吗?”

  “昨日孤巡视吏部,欲与各部官员施恩,汝曾对孤言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孤问你,这就是汝昨日进言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吗?”


  (https://www.02shuwu.cc/848_848478/1028570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