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后明余晖小说名字 > 第252章 民族特点;天时与地利

第252章 民族特点;天时与地利


第251章  古老的征倭计划;若不正面对战呢?

        战争是迫使敌方屈从我方意志的暴力行为,是政治的延续,关键在于情报与后勤是否到位,具体的作战方略的好坏次之,接着才是武器装备的优劣。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明君臣显然深谙老祖宗阐明的道理,所以即将实施的军事行动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十分明晰。

        从行为方式来说,是驱逐西方势力、扶植亲明势力;

        从目的上来说,是消弭西方列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削除他们的影响力,并且将列岛作为卫护大明东方的坚固防线;

        从长远战略布局上来说,应该继续保持如今四分五裂的状况,从而断绝其统一以后可能出现的威胁;

        从战役规划上来说,要分别向各个西方国家扶持的藩镇投送一到两个师,强制接管,同时向东京投送两个师,占领之。

        从去年到今年年初,军部一直拟采用的是“甲字/四〇七/一号/改五”计划,但由于秘密洽谈的顺利进展,以及对当下局势的乐观判断,军部转而改用了“甲字/四一四/一号/改三”计划。

        这也是为什么陆战一团原本是前往浮山府准备登陆演练,而现在却要调转方向前往海州。

        与陆战一团相同,有四个师和一个旅也在开拔的半途中接到了一样的命令。

        另外三个在北方的步兵师原本是要前往金州,现在却直接前往朝鲜蔚山郡了。

        二月二十七日,黎明时分。

        东边露出的鱼肚白越发大了,随着火红的太阳缓缓从地平线下冒头,向世间大地投射出万丈光芒。

        盖着毯子的周长风坐在座椅上打瞌睡,头歪靠着那由于内外温差而起了雾的车窗。因为没有拉下帘子,冬末春初的阳光洒在他的脸上,只带来了一丝暖意。

        “呜呜呜——”军列进站时的汽笛声吵醒了搭载的官兵们。

        迷迷糊糊的醒来的周长风愣了几秒,双目才恢复神采。

        这样过夜自然比较难受,身体都有些僵直。他揉了揉眼睛,拿过铝制茶杯喝了两大口热腾腾的浓茶,然后起身活动了一下,终于感觉身心复苏了。

        “报,本部已至海州。”赵寒枫抬手看了眼手表,继续陈述道:“现在为清早六时三刻。”

        “各部卸车,备好早饭,集结完毕再开饭。”

        “得令。”

        鉴于海州是大明海军的重要港口,此地的铁路交通建设相当不错,有好几条双向铁路,除了三个上下人的客运月台外,还有两个货运月台。

        火车站的配套设备非常完备,光是起重机就有不同吨级的好几种,毕竟战舰所需的一些部件和设备动辄有几百吨重。

        陆战一团并非最先到达的,陆军第五师昨天中午就已经尽数到齐,此刻都已经驻扎下来了。

        不比混成旅或步兵师,陆战一团的载具和重型武器要少许多,因而卸车速度很快,还不及两刻钟,众人便已经在火车站边上集结完毕了。

        全团以队为单位排列为方形,远远看去像十来个蓝绿色的方块。

        负责伙食的军官们知道现做早饭肯定来不及,所以之前就已经令人去附近的摊贩和店铺采购馒头了。

        现在等众人集合好,满载着馒头的卡车也刚好驶到。

        竹篮子上覆盖的厚白布一掀,肉眼可见那升腾的热气,又大又白的馒头,香味四溢。

        至于各营各队的炊事单位,虽来不及做早饭,但烧水做汤还是来得及的,烧上几大锅开水,打上几十个鸡蛋,洒几勺子盐,简单的蛋花汤做便完了。

        团部的军官们此刻无事可做,聚在一块吃吃喝喝、抽几支烟。

        手里拎着《万历奏疏集录-卷八十三》的姚良川走过来,指着其中一页说道:“之前听人说征伐日本的提议几百年前就有人提过,我借书查了查,还真有,今天刚找到。”

        “万历年间不是援朝么?”正拿着馒头在啃的谢万诚含糊道:“是不是搞错了?”

        “理论计划哪能跟实际举措一样?”姚良川挥挥手,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众人,“我这么说吧,当年这征倭方略还挺豪气,打算发兵十万,渡海远征。”

        朱翊钧活得久,前后在位四十八年,大明帝国半个世纪积累下来的奏疏数量之多可想而知。

        姚良川过年期间闲来无事,就去应天府立藏书馆借了三十五卷的《万历奏疏集录》,前后看了一个月,还真就找到了传闻中的事。

        由于《皇明祖训》所立下的不征之国的规矩,后世人们往往认为明朝不可能发兵日本。

        但所谓的祖宗规矩一直以来都不是不能打破的,只不过要考虑是否契合多数人的利益。

        实际在万历年间,大明朝野间曾经掀起过一场东征的议论风潮,发兵日本这一计划还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一度付诸于前期准备,但最后因为实际情况不允许而不了了之。

        最早的构想早在万历十九年就出现了,两广总督刘继文上疏建议可以让葡萄牙人去打日本人,所谓“借夷平倭”。这一年,明军甚至尚未入朝。

        但随着朝鲜被揍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明朝的精力就侧重于先解决侵朝的倭寇了。次年,太仆寺少卿张文熙提议:以浙、南直隶、闵、粤四个省各出兵一万五千人,总共六万兵马登陆日本,一劳永逸解决倭寇祸患。

        之后几年,因为战事进入白热化阶段,远征日本的构想并未付诸行动,但一直在不断完善。比如万历二十二年,福建巡抚许孚上疏,反驳了朝中“元朝征日大败”来反对发兵的言论,认真估算了军费和兵力,造船两千艘、练兵二十万。虽然很夸张,但大致框架已经确定。

        等到万历二十六年,御史徐兆奎也上疏提议征倭捣巢,兵部在其奏疏基础上加以完善,确定以浙、闵、粤为核心。在朱翊钧准奏以后,调兵遣将立刻开始——广西总兵接管浙江,总领征伐事;兵部右侍郎组织募兵造船;沿海几省组织探子和细作前往日本探查。

        然而,随着侵朝倭寇屡战屡败,败局已定,丰臣秀吉病死,大明君臣便失去了渡海远征的兴趣。因为那时候,明朝已经在历时六年的援朝战争中耗费二千余万两白银的巨资,同时,播州的杨应龙叛乱也越发猖獗,于是征倭计划被终止。

        赵寒枫微微摇头,叹道:“也算是时运不济吧,万历年间接连三次征伐,国力难支。”

        “今非昔比,战略态势不一样了。”周长风拿着盛满蛋花汤的搪瓷杯,喝了一大口,随意道:“古代拿下日本没什么用,要铜的话直接贸易就行。”

        吃过早饭、整顿完毕之后,陆战一团便离开了火车站,前往预定的驻扎地点。

        海州郊区本就有一大一小两处校场,供驻防于海州的陆军第十一工兵旅和海军陆战队第六营使用。

        随着计划的实施,扩建此地的驻扎区域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因为无论早晚,海州都将会成为重要的兵力投送出发地。

        而且刚好有个工兵旅本就在这里,扩建起来更是方便。

        土地压平夯实,铺上一层三七灰土,这是一种由熟石灰与粘土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古往今来都广泛使用。

        起居生活的营房、旱厕、澡房、食堂、文娱处均由结实的九层胶合板建成,而弹药物资仓库、厨房、军官住处、医馆则为红砖砌筑。

        扩建不久的营区看着崭新无比,所有设施一应俱全,规划可以容纳五万人驻扎。

        拎包入住,着实美哉。

        两排悬山顶的屋子便是军官们的住处了,都是单人间,除了木板床和木椅,电灯与电风扇也是标配。

        “第七师今晚能到,第十三师大概要明天晚上,第四师最慢,估计后天早上。”

        “这些天没其它事吧?”

        “没有,不过得按命令抓紧清点给养、检查装备,不得有疏漏。”

        “战情报告呢?这个总该下发了吧?”

        “好,稍后派人送来。”

        在交代了一些事情以后,总兵处的联络官便离开了。

        所谓的总兵处就是军级司令部,这是一个临时机构,明军的基本战略单位是“师”和“旅”,“军”由视情况而定、数量不定的师旅临时编组。

        许多时候指挥部直接指挥几个师旅是没问题的,比如边境战争就是这样,乌斯藏都督府直接指挥参战的二师一旅,但当规模再扩大些就不能这么办了。

        这一次大明为平定日本而组建了两个军级单位,分别是第二军和第三军。

        第二军在海州集结,由第四师、第七师、第十三师、陆战一团组成,负责关东地区,长野、东京、神奈川、千叶,那儿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

        第三军在朝鲜蔚山郡集结,由第二师、第十师、第十一师、陆战二团组成,负责本州岛东北,福岛、宫城、岩手、北海道,那里是法国人和俄国人的势力范围。

        时至今日大明也没组建过几次军,在这之前也就大演习的时候会用用。

        但既然欧战都能出现几百万大军的情况,明军自然也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一个军最多也就四、五个师旅,顶多十万人。但假如要在一个方向投入百万大军,那岂不是得组建十几个军?指挥起来并不方便,所以得组建更大级别的单位。

        这个相当于集团军的单位叫兵团,指挥官叫督师。在崇祯年间,这是最高级别的军务官职,乃至要额外挂一个兵部尚书的官衔来衬托其高大上。

        不过“兵团”和“督师”三十几年来都只存在于条令规定中,从未正式使用过。

        没过多久,一本装订成册的战情报告被传令兵送了过来。

        朱立铄“啧”了一声,“美国人还是赖着不走啊,这是真杠上了?”

        “他们又没英法的顾虑,安安稳稳的,而且关西地区还算富庶,多少有赚头,自然不乐意走人。”姚良川回道。

        “好,看看吧。”神色如常的周长风指着墙上挂着的大比例尺地图说道:“首先我们肯定是要直接登陆东京湾的,就情报来说,日本人自己也吵得不可开交,所以不确定是否会遭到有组织的抵抗。我们肯定考虑最坏情况,就是近卫师团和第一师团都全力防御。”

        赵寒枫接过了他的话头,侃侃道:“因为财政缘故,这两个师团现在都被裁改了,主体虽然是二旅团四联队的编制,但人数有所减少,每个分队现在只有十一人,总兵力约为三万四千人,都是由英国人操练出来的,具体路数…诸位应该都算熟悉。”

        谢万诚问道:“他们的火炮多寡优劣?”

        “穷鬼哪玩的起大炮啊。”满脸不屑的朱立铄摆了摆手,“自然不咋地咯,都是老旧的七十五公厘山炮,还有一些英制的四英寸半。”

        日本又没什么资源,分崩离析愈发加剧了贫瘠的困境,维持常备军的开销都足够让各藩压力山大了,想建设现代化军队实在是有心无力。

        财政状况稍好些的近卫师团和第一师团使用的是自造的四一式步枪,即三八大盖,还有一些李-恩菲尔德;轻机枪用的是刘易斯;重机枪用的是维克斯;钢盔用的也是铁锅似的汤米盔。

        因为处在英国人的控制下,从英国商行采购武器装备更容易,自然而然地就英械化了。

        追溯历史的话,维新以后追求“富国强兵”的明治政府尽最大的力量建军,仿效西方国家军制,颁布《征兵令》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等到尝试赌国运的时候,陆军有七个师团,预备役二十五万人。失败以后,这七个师团倒是依旧留存至今,但除了近卫师团和第一师团之外,其余五个师团都听命于其它藩镇。

        除此之外,各地藩镇也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军阀割据,枪杆子最大嘛。

        但是因为缺乏资金和工业体系,这些地方军队的训练不佳、装备老旧、缺乏重武器,总体战力十分堪忧。

        “除了土鸡瓦狗我服想不出其它词来形容,正面对战以一当十完全不成问题。”朱立铄表现得极为自信,目空一切。

        “那…如果不正面对战呢?”一旁的周长风悠悠道。


  (https://www.02shuwu.cc/4169_4169845/11797596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