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节 海军军备竞赛
美国南北战争之后,铁甲舰发展就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旋转炮台铁甲舰成为了主流。
中英两国每年都下水至少八条铁甲舰,而且一年比一年的吨位更大。
第一年双方铁甲舰都在8000到10000吨,第二年就到了12000到15000吨之间,第三年就冲破了20000吨大关。
可因为这时代的蒸汽机技术限制,在都装备多级膨胀的蒸汽机的情况下,蒸汽机因受到润滑油闪点的限制,蒸汽的最高温度还无法超过200℃,马力很难突破5000马力,为了保持一定的巡航速度,20000吨就成了一个节点,更大的吨位,就无法保持主力战舰的速度。
因此双方的主力舰基本都保持10000马力左右,20000吨级别,速度15节左右。
而且主力舰也发展到了全装甲时代,装甲厚度达到了大炮口径也进行了统一,英国选择4门16英寸(406毫米)口径的阿姆斯特朗钢制前装线膛炮和6门20磅钢制后膛炮。中国选择全305口径的钢制后膛炮,主力舰采用四连装炮台设计,一艘战舰安装十六门巨炮。
摸索到铁甲舰的巅峰设计之后,军备竞赛的第一阶段才告结束,这五年中,英国制造了42艘各型铁甲舰,中国制造了60艘各型铁甲舰。双方花费的资金都高达5000万英镑。
经过双方的大规模建造之后,定型后的主力舰一艘造价已经大幅度下降,平均每艘造价可以压低到80万英镑。
德国人加入军备竞赛的时机很好,正好先驱者已经摸索清楚了蒸汽动力时代的极限,而且德国这几年的造船工业已经发展起来,克虏伯等工业巨头已经在造船业完成了布局,拥有了建造大型钢制舰船的技术能力。
于是德国立刻宣布了他们野心勃勃的造舰计划,宣布在三年之内,拨款5000万马克,相当于2500万英镑,用于建造30艘一等铁甲舰,相当于每年建造10艘。
而这样的一等铁甲舰,英国才只有16艘,中国不过20艘。英国立刻宣布跟进计划,为大英帝国海军新增40艘一等铁甲舰,为了节约开支,之前计划建造的10艘巡洋舰作废,经费全部用来建造主力舰。
中国早就放弃了建造巡洋舰等辅助战舰,这些用来护航的快速战舰,全都交给海外公司维持,规定四家海外公司的舰队,必须保证20艘万吨级巡洋舰和40艘万吨以下的巡洋舰,用来维护航运安全,而本土舰队则集中发展用于争夺制海权的主力舰。
英德双双宣布造舰计划之后,中国海军立刻宣布,同样用三年时间,建造80艘一等铁甲舰,同时淘汰一批舰龄还不到十年的铁甲舰,这些铁甲舰将半卖半送的给海外公司使用。用来节约海军的维护成本。
中国铁了心要维持两倍于英国的主力舰数量,这刺激了英国人,英国人这些年一直在海洋上被中国压制,多次进行对抗的结果都是选择了退缩,尤其是在中国占领西西里岛和在希腊占领阿尔巴尼亚时候的对峙,英国海军耻辱的退让,让英国民众已经失去了安全感。
于是英国内阁提议,议会全票通过,要将主力舰数量至少维持在跟中国相对等的程度。英国人立刻修改造舰计划,要求同样建造80艘一等铁甲舰,中国则宣布要建造160艘。英国人咬牙追加预算,将三年造舰计划扩大到了120艘。
现在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生产力的问题,造船业迎来了狂欢,各大造船厂都接到了各国海军豪迈的订单,凡是能建造大型船舶的船台上,都摆满了海军的军舰。
而在生产力的比拼下,英国终于输了。英国人发现,搜空本国的大型船台,一年也只能有四十艘大型战舰同时建造,而中国的造船能力,则高达每年九十艘大型船舶。其中中国本土能建造五十艘,北美沿岸的造船能力在十五艘左右,美洲公司在南美有两座能开建大型军舰的基地,欧洲公司在黑海沿岸每年能建造十艘大型战舰,非洲公司拥有建造四艘的能力。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大型军事基地,比如新加坡、苏伊士、刚果等地,都拥有大型造船厂,以前只负责维修,经过改进设备,短时间内就能拥有造船能力。
最大型的船台都用来生产军舰,导致造船价格陡升,大型商船一度停建。
两国造船工业开始超速发育,各大船厂拿着海军的定金,一边生产军舰,一边扩大造船厂规模,提高造船能力。整个世界的造船工业都在扩张。带动了钢铁冶炼,机械加工业跟着扩张。海军竞赛下,世界经济竟然在增长。
这种增长当然不是良性的,因为这是各国政府通过高负债,短期内提高了工业市场的结果。
这种既不是消费型,也不是投资型的经济增长,不但不可能持久,而且会给各国财政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相对来说,中国的负担其实更轻,因为中国是一个欧洲人无法想像的超级经济体,中国人口总量是英国的二十倍,经济规模是英国的十五倍,承担一个只有英国两倍的军费支出,并不是什么难以承受的负担。
可是对于英国来说,就很难承受了。120艘一等铁甲舰,而且因为军备竞赛,造船价格暴涨,每艘定价达到了100万英镑,总计超过1亿英镑的开支,以及日后需要用来维护这只庞大舰队的开支,让英国人知道了什么叫做勒紧裤腰带。
英国都开始无法承受,那些经济远不如英国的国家,就显得更吃力了。德国人在英国追加造船计划的刺激下,也宣布将本国造舰规模大大提高,三年造舰增加到了60艘,但德国人发现,就是这个规模,德国造船工业也吃不下来,因为才发展了没几年的德国造船业,规模跟英国相比实在不是一个级别。
德国人甚至在波兰的造船厂里都塞满了军舰,每年最多也只能同时建造12艘铁甲舰。
但德国工业不缺技术,也不缺技术工人,扩张能力极强。在海军订单的刺激下,克虏伯等巨头纷纷开建新的造船厂,力争用三五年时间,将德国的造船能力赶上英国。德国人有计划的发展造船工业,效率惊人的快。
但依然比不过中国,仅用了一年时间,中国就改扩建了大量造船厂,将造船能力提高到了每年能同时生产120艘一等铁甲舰的水平,英国却只扩张到每年60艘的能力。
各国的铁甲舰如同下饺子一般进入大海,迅速海试,迅速武装軍队,密集进行演习,以期尽快形成战斗力。
造舰能力大幅度提高之后,商船依然很难找到生产大型商船的造船厂,因为中国开始忽悠盟友加入军备竞赛。
尽管保持英国双倍的主力舰数量,但海军认为应该全力以赴,但海军军费预算已经很难继续无限制的扩大,那么忽悠盟友就成了分担压力的必要办法。
在中国忽悠,或者说施压之下,一些盟国开始加入海军竞赛中来。朝鲜接受装备四艘一等铁甲舰的建议;日本不甘示弱,幕府也决定装备四艘一等铁甲舰。幕府建造了,西南强藩一方面出于巴结中国,一方面担忧幕府利用海军优势威胁西南强藩,他们也要装备四艘一等铁甲舰。东北强藩也要装备四艘。
东亚盟国加起来是十六艘一等铁甲舰。
安南国接受装备八艘一等铁甲舰的建议。安南国失去了北方红河三角洲地区,但并不比后世的越南弱小,因为阮氏在中国的影响下,完成了工业革命之后,国立大增,他们转手吞并了弱小的柬埔寨。柬埔寨的国土,比红河三角洲更优越。所以安南国人口数量已经高达一千多万,比立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当然其中有大量移民湄公河三角洲开荒的中国移民,对这些唐人,安南国是采取积极吸引的态度的。
对安南国吞并柬埔寨一直耿耿于怀的暹罗国,决定采购四艘铁甲舰维护自身安全。
越来越依赖中国,同时在地中海沿海跟法国有争议的埃及,决定装备十艘一等铁甲舰,用来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同为地中海国家的巴尔干帝国,在领土和国力双双膨胀之后,也决定继续维持本国在地中海地区的话语权,虽然无法跟中英法相比,可对标一下意大利和奥匈帝国还是可以的,因此以造船工业为国家战略工业扶持的巴尔干帝国,决定在希腊的造船厂中建造三十艘一等铁甲舰。巴尔干皇帝跟欧洲公司达成协议,欧洲公司将为希腊造船厂提供技术支持,帮他们升级造船技术和能力,并提供全套的军舰图纸,而希腊暂时不能生产的重型火炮等武器,则向欧洲公司采购。
在中国的盟友或者准盟友中,力度最大的,其实是南非帝国。在非洲公司的影响下,南非帝国突然决定要成为一个海洋强国了,他们宣布要打造一支60艘一等铁甲舰在内的,总计包括150艘各型军舰的大舰队。
南非王国,法理上一直坚持做中国的附属国,尽管中国并不太管这个附属国的死活。
虽然这个附属国的国力,其实强大无比。人口超过两亿,拥有广袤富饶的领土,盛产黄金和钻石,每年生产着世界一半产量的黄金,而他们可以得到其中的一半。丰富的农产品,让他们仅仅依靠农产品加工业,就成为一个半工业国家,全国三分之一人口脱离农业劳动。
同时让他们有能力维持一支不输给欧洲任何国家的海军。
通过盟友、准盟友和附属国的分担,中国战时可以动用的海军力量,已经不是英国的两倍,而是三倍。
这让英国人感到绝望。
时间不站在他们一边,继续军备竞赛下去,要么被无休无止的军备竞赛拖垮,要么只能接受丢失制海权的风险。
继续进行军备竞赛的成本,已经超过了战争的成本。
那么,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提前发动战争!
(https://www.02shuwu.cc/415_415639/41721624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