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你最认同哪点?”孔圣人看着他问道。
江逸回道:“晚辈最认同第三点。”
他说出了自己的分析:“第一个观点的说法的确符合春秋末期的大势,但夫子并不是一个迎着大势的人,否则您便不会因为得罪三桓而离开鲁国,也并不会因为没有遵从其他贵族或国王的想法而颠沛流离。”
“您一生都在倡导着有教无类,主张的便是开民智,教化世人。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能教导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师者,怎么会主张愚民?”
“所以晚辈认为,以您本就没有顺从的浪潮和大势来断定那句话的意思,认为您愚民并不可取。”
“评定一个人,的确是要从各方面综合去看,但若以寥寥几句,便否定一个人一生的行动和信念,晚辈并不苟同。”
孔圣人微微点头,看着江逸的目光多了几丝赞赏,说道:“后生,继续。”
“从语境和夫子的一生所为来看,第二点和第三点似乎都很成立。”
“在论语泰伯篇中,您的弟子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记载在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下,再下句便是‘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若是说记录您言行的弟子,在这些句子的前后顺序上没有严谨安排,东一句西一句,晚辈是万万不信的。”
江逸说出了自己的分析:“晚辈认为,他们极有可能会像论语中有各种篇的划分一样,先是想好要记载的是哪一篇,然后再回忆内容,回忆先后,最后记载,这是最为通用、规整和有效率的办法,您教导出来的贤人和弟子不可能想不出来。”
“所以晚辈斗胆认为这三句话的意思应当联系于一处,便是----”
“兴起在诗,卓立在礼,完成在乐。”
“百姓们若是认同,我们就要引导他们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百姓若是不认同,我们也当启迪教化,而不能用强权逼迫。”
“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
当听到这一连串解释的时候,无数的观众都瞪大了眼睛。
“妈妈呀,这三句连起来也太通顺了,我竟然有些信了怎么办?”
“到底真的假的呦,真要这样说的话,孔圣人的确没有愚民的意思啊!”
“我忽然有些明白,为什么圣人能够誉满千古了!”
“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情,如果儒家真的愚民的话,早在战国时期就成书的论语,难道就没有有骨气和能力的百姓和士子读嘛,难道两千多年都出不了一群能推翻儒家或者反抗论语的狠人?”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疯涨,这个理论让支持第二、三点的学者们心头更加大定,认为这就是最靠谱的观点!
存在即合理,两千多年都没有人去推翻,难道是那个时期的百姓都傻得离谱?
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绝大部分人都觉得这句话并没有大的问题,甚至极有可能符合人心所向!
支持二、三观点的学者更加确信,自己对这句话理解的大方向绝对没错!
而第一种观点的人则沉默不语,开始思考,真的像典藏华夏说的这样么?
难道,真的不是华夏台在洗白孔圣么?
想起孔圣这一生的所作所为,再联想起江逸所说,只看寥寥几语,就认为一个一生致力于有教无类的圣人在愚民,这难道不是抹黑,这难道不是对古人的偏见?
(https://www.02shuwu.cc/4135_4135964/2097580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