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四位专家
商人,尤其是大商人,一般不可能只有一个联系方式。
平时交流的生意伙伴,你能够拿到他公司助理的电话,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像是张一凡这样,把自己的私人联系方式直接给李仝的,那真的是罕见无比,也是巨大的示好。
然而可惜,李仝作为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显然并不懂得这些。
接了号码,也没多说什么,又客气了几句,就把电话给挂了。
之后的三天时间,张一凡都在等待李仝的回应,但是太可惜了,对方根本没有任何的回应。
哎,这特么的……
张一凡感觉很苦恼啊,自己手里头有银子,想要投资,居然人家都不要。
这和后来学术界争取研究经费的情况,可真的是天差地远的。
其实也是,这时代的学术界,经费基本都是上面批的,企业进入学术研究的情况不是没有,但是很少很少。
李仝,十有八九也是把他当做骗子看了。
别认为这时代是没有电话诈骗的。
原本确实是没有,但是自从张一凡把手机这东西,超越时代给提前鼓捣出来之后,这个行业也直接就提前出现了。
如今的手机城市区域普及度很高,于是乎诈骗电话也是漫天飞的。
无奈的张一凡就合计着,自己亲自去一趟徽州,找李仝不好找的话,那么就直接去徽州大学找他的导师好了。
上赶着不是买卖。
这么干确实掉价,会叫张一凡在之后与李仝的谈判中落入下风,但是又能怎么样呢?
眼下技术就摆在眼前,不鼓捣,实在是太可惜了呀。
“一凡,桂城大学那边电话打来了,你要找的专家们今天正好都有时间。”
正这会,言言颠颠的跑了过来,表情十分兴奋:“要不,我们这就过去?”
张一凡想了想,恩,过去呗。
他还是惦记着自己上一次那个点子呢,文化出海不好办。
如果只是单一的华夏文化,那么很难获得海外的市场。
所以就需要搂上其他的几个著名文化圈一起做。
于是他就给涂于年教授了一个委托,那就是请他帮忙,联系目前华夏其他文化圈的学术专家们。
不得不说,涂于年在人文学术圈内的面子,人脉,都是给力的,这才三天,人就被他给请来了。
张一凡顿时带上言言直奔桂城大学。
等到了地方一看,好家伙,坐了足足五个老学究,这会正凑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一人一部手机,正在鼓捣着什么。
一见张一凡过来,涂于年就笑道:“哎,就是这位张总了,年少有为啊。”
其他四人一起扭头看他,一见张一凡的样子,四位老学究就一脸的错愕,这,这么年轻的?
涂于年一一的给张一凡介绍:“这四位可都是高人,我平时都难请得动他们,还是听说了张总你,就是创作出《通天之梯》这部游戏的人,他们才肯来呢,哈哈。”
张一凡赶紧跟四人一一握手,这四位,可都是华夏人文圈子中了不得的大能。
一位是专门研究中世纪欧罗巴历史的周宇博,著有数本中世纪欧罗巴历史研究的著作。
一位是古代波斯史专家,博士生导师,木宄,是个有点死板的人,面上很少能够看到笑容,见到张一凡后,表情也颇为生硬。
再一位则是东瀛史专家,藤原辉,他本身就是一名东瀛人,不过常年呆在华夏任教。
到今年,已经是他在华夏的第五个年头了。
为人很客气,张一凡对于他的印象不错。
如今这时代,华夏与东瀛的交往正是最为热络的时候,黏糊的不得了。
甚至不少交流的夏令营活动中,都能看到华夏与东瀛的少年们欢聚一堂,聊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说到动情的地方,甚至会垂泪叹息。
当然了,张一凡清楚,这样融洽的氛围,最多就是持续到下个世纪的10年左右。
华夏的GDP超越东瀛的时候,就是东瀛人酸葡萄爆裂,开始态度大转弯的时候。
什么永不再战之类的口号,到了那个时候就彻底扯淡了。
最后一位则是比较少见的东欧史学专家,提克里巴耶夫。
这哥们是从UK来的,本身是波兰籍的UK移民身份。
他也是在华夏呆了一年多的时间,在UK,他是一位历史学者,同时也是对华夏文化十分感兴趣的华夏人文专家。
些了不少关于华夏古代的著作,但是在学术交流的时候,几乎没能获得任何华夏专家的认可。
于是哥们受了点小刺激,当下决定还是亲自来华夏生活一段时间,用自己的眼睛现场好好的看上一看。
所以他就跑来了华夏,没在任何大学任教,只是满华夏的溜达,体验风土人情。
为自己的新书做准备。
而张一凡制作的《通天之梯》,他几乎是第一时间就上手了,随即感受到了自己对于华夏的巨大错误认知。
在西方,无论是欧罗巴还是北米,对于华夏的看法其实都是有问题的。
华夏文化在清代以前,哦不,应该说是在乾隆皇帝以前,是主走素雅风格的,很少能见到大红大绿的鲜艳风格,以为其媚俗。
当然这样的看法不见得就是对的,但确实是华夏文化的一个特征。
而这个时代的西方学者们,对于华夏的印象主要都停留在近现代上,所以对于华夏文化的解读,也实在是一言难尽的状态。
他们复原出的华夏图画,都是大红大绿大色彩,还以为华夏人会喜欢呢。
结果华夏学者们看了,除了摇头那就剩下叹息了。
提克里巴耶夫来到华夏后,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一切,都颠覆了他过去的认知,也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写的东西,得不到华夏学术界的认可。
干脆就特么是狗熊吃麻花,蛮拧。
而且可怜华夏五千年束发戴冠,就到了清朝改变了两百多年,华夏那脱着一根辫子的印象,就抹不掉了。
甚至到了后来的时候,还会有南高丽的网民叫嚣,阴阳头大辫子,那才是华夏的形象……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https://www.02shuwu.cc/3989_3989728/355500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