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术
罗公远,鄂州人,修炼于广东罗浮山,是唐朝时著名的道士。
此人虽一把年纪,但面容却如少年,史上载:“罗公远多秘术,尝与玄宗至月宫,初以拄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自桥行十余里,精光夺目,寒气侵人,至一大城,公远曰:此月宫也。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问其曲,曰《霓裳羽衣》。帝晓音律,因默记其音调而还。回顾桥梁,随步而没。明日,召乐工,依其音调,作《霓裳羽衣曲》。”
这就是唐朝第一舞曲《霓裳羽衣曲》的由来。
当然,没有人认为唐玄宗就真的到了月球。但是,却挡不住另外一种情形,那就是:罗公远采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引导玄宗进入了幻境。这并非没有可能。据说,在这盛大的幻境中,玄宗还顺手把一种月宫烧饼放到口袋里。而这,也正是后世“月饼”的由来。
罗公元懂幻术,最擅长隐身,玄宗求此术颇急。
据说,掌握隐身术的人,如心存善念,二十年后可随意变化形体,这在道术领域被称作“脱离”。再过二十年,则可跻身地仙行列。关于这一点,唐敬宗宝历年间时荆州著名预言师卢山人曾有论断:“世间刺客隐形者不少。真正的刺客死后,尸体通常会消失不见。”又言:“道者得隐形术,能不试,二十年可易形,名曰脱离。后二十年,名籍于地仙矣。”
何谓地仙?东晋伟大的道士葛洪在《抱朴子?论仙》中这样描述:“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云笈七签》则称:“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闻。”
地仙虽是介于天仙与尸解仙之间的“中等仙”。但其魁首依然很厉害:《西游记》里人参果的掌有者镇元大仙。又称镇元子,被认为是“地仙之祖”。修道者一般通过服丹药而成为地仙。比如,葛洪在罗浮山炼丹飞仙后,其弟子黄道人捞了点鼎里剩下的丹药吞吃,遂为地仙。但天然植物里,也有被认为可通地仙之气的,比如灵芝。
灵芝之外,也有一些:“成式常见道者论枸杞、茯苓、人参、术形有异,服之获上寿。或不荤血、不色欲遇之,必能降真为地仙矣。”其中,茯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这是一种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外形如红薯,但皮是褐色的,果肉为白色或淡粉色。唐人喜食茯苓。玄宗天宝年间,“处士崔玄微洛东有宅,耽道,饵术及茯苓三十载,因药尽,领童仆辈入嵩山采芝……”
罗公远虽擅长隐身术,但并不准备传给玄宗,可又耐不住皇帝的软磨硬泡,最后被逼无奈,只得从命露两手。于是,玄宗学了起来,但每次都隐不利索,总露出点什么。
罗公远说:“陛下,您贵为一国之尊,不治理国家,却忙着学我们道家这些小法术。如果您真的想全部学会,那一定将怀揣着玉玺走进平常人家,被困于百姓生活中!”
这番话激怒了玄宗,叫人要拿下罗公远。但罗遁形于殿柱中,继续指责皇帝的过失。玄宗叫人把柱子砸开,罗又跑到柱下的玉石里。玄宗叫人劈开玉石,碎成十几块,每块上都有罗的人形。
罗公远施展的奇术让唐宫的人们瞠目结舌。不过,在此之前的一次斗法中,他却败给了密宗大师不空和尚。
不空,天竺人,少年时跟随师父来中土大唐传教,修行高深,为玄宗、肃宗和代宗三代皇帝所尊崇,圆寂后朝廷赠司空、封肃国公,这在高僧中绝无仅有。不空神通广大,据说“能役百神”。有一年,长安大旱,玄宗叫不空祈雨。
不空说:“可。”
玄宗问需不需要去皇家库房走一遭。说这话是有原因的。一年前,高僧一行因捕捉到化身为猪的北斗七星而名震长安。此事在当时流传甚广,段成式说:“成式以此事颇怪,然大传众口,不得不著之。”不久后,玄宗又请他祈雨,一行对皇帝说:“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致雨。”玄宗带着一行进入库房,遍视珍宝,最后找到一面古镜,上有盘龙。一行拿着这面镜子,最后才把雨祈下来。
而不空说:“设绣座法坛即可。”
当时日本僧人金刚三昧也在宫中,玄宗叫他为不空打下手,设置了绣座法坛。但不空并不登坛,而是随手掏出一个数寸高的用某种木头雕刻成的神人,念咒后掷之于高空,随后那神人缓缓落在法坛上,接下来奇迹出现:神人“吻角牙出,目瞚则雨至”。也就是说,那木质神人慢慢露出角、牙,眼睛开始眨动,就在这时候果降大雨。
大雨下了多日,玄宗又令不空收雨。
不空遂在庭中捏泥龙五六条,放入水中,用梵语骂之,很快雨停。
此日,玄宗将罗公远和不空请至后宫,叫他们比试法术。开始,又叫两个人祈雨,但雨落后,分不清是谁祈下来的。
不空说:“我昨日焚白檀香龙。”
玄宗立即叫人捧水去嗅,果然有檀香之气。不空盛气凌人,转身对罗公远说:“借一下你的玉如意。”
当时后宫殿上有光滑的花石,不空挥舞玉如意,击碎了块块花石。罗公远找不空要那玉如意,不空说:“你来取。”罗公远见那玉如意就在不空手中,于是出其不意猛地一抢,却没抢到。
又抢,还是摸了一把空。
罗公远有些窘,知道这不空确实不简单,他明明看到那玉如意在其手,却怎么摸都是空空的。当时玄宗欲帮罗公远,不空说:“李三郎请不要起来!你现在看到的不过是如意的影子!”
在这里,道家败给了佛门。
后来,《西游记》的作者参考上面的传说,设计了一场车迟国僧道斗法而最终佛门胜出的故事。只说罗公远。离开玄宗后,就再也没回来。后有朝廷使者在蜀道上看到罗公远,罗笑对使者说:“为我向陛下道歉。”
据说,“安史之乱”起,玄宗到四川避难,罗公远在剑门迎接,将皇帝安全送到成都后才悄然离去,不白拜陛下一场:“玄宗学隐形于罗公远,或衣带、或巾脚不能隐。上诘之,公远极言曰:‘陛下未能脱屣天下,而以道为戏,若尽臣术,必怀玺入人家,将困于鱼服也。’玄宗怒,慢骂之,公远遂走入殿柱中,极疏上失。上愈怒,令易柱破之。复入玉磶中,乃易磶观之。玉磶明莹,见公远形在其中,长寸余,因碎为十数段,悉有公远形。上惧,谢焉,忽不复见。后中使于蜀道见之,公远笑曰:‘为我谢陛下。’”
关于隐身术,一直被认为是古代最玄妙的幻术。
《后汉书》“方术传”里第一次出现本土的隐身术士:“解奴辜、张貂者,亦不知是何郡国人也,皆能隐论,出入不由门户。奴辜能变易物形,以诳幻人。”葛洪专门在《抱朴子》里曾谈到隐身术:“其法用药符,乃能令人飞行上下,隐论元方,含笑即为妇人,蹙而即成老翁,踞地即为小儿,执杖即成林木,种物即生瓜果可食,画地为河,撮地成山,坐致行厨,兴云起火,无所不作也。”但是,他并没有指出到底要用什么样的药符。
隐身术须借助于金、木、水、火、土,也就是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如果没有这个先决条件,那么即使是再高深的人也不可能进行隐身。
罗公远隐于柱石中,就是借助了金遁。在下面的故事中,善于隐身的主人公面对他人的提防时,仍然逃逸了。
庐山道士茅安道,能“书符役鬼,幻化无端”,跟其学道者有数百人。他有两名入室弟子,常伴茅安道左右,茅将隐形术和透视术传授给二人。二弟子非常兴奋。刚学到手,就表示要还乡。茅安道一愣。但也没什么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他对二弟子说:“我将此秘术传给你们,是为了叫你们学道修炼,而不可于人前炫耀,更不得以此术为非作歹。假若有违师命,我可叫你们法术不灵。”
二弟子叩拜应允,下山而去。
他们来到润州,也就是江苏镇江。
当时,晋国公韩滉为官润州。韩滉也算当时的奇葩了,上马能做将军,下马能当宰相,坐下来还是个非常厉害的画家,“能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代表作《五牛图》经历了上千年的战火与动荡而一直流传至今。没事时,还是个不错的侦探。比如,有一年,夏夜无事,他与部下登上城楼乘凉。忽对手下说:“听!谁家女人在哭?哭声是从哪传来的?”
手下说:“在某某大街。”
手下又说:“听这哭声,该是丈夫去世了。”
韩滉侧耳细听,久久不语。
转天,韩滉叫捕快将夜里哭泣的女人带到衙内,一问果然是丈夫去世了。韩滉问怎么死的,女人说暴病。韩滉叫人查看她丈夫的尸体,也确实没看到被杀害的痕迹。一天过后,手下发现那女人丈夫的尸体招苍蝇,尤其是脑袋周围。韩滉叫人将其发髻散开,在头顶发现铁钉按下的伤痕。
案子结束后,大家都认为韩滉是神人。有人问其故。韩滉说:“那天晚上,我听那女人的哭声虽然很急,但却不甚悲伤。汉朝王充《论衡》中讲,‘凡人于其所亲爱,知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那女人哭已死去的亲人,声调不是哀伤,而是恐惧,所以当有奸情。”
通常来说,当时的重臣或崇佛,或喜道,但这韩滉偏偏什么都不喜欢,尤其讨厌道士。而茅安道的俩弟子,就偏偏来到了润州。听说韩滉对道家尤为不礼,便商议:若真有怠慢就隐身而去。
此日,韩滉召见二弟子。果如传闻,无甚尊敬。二弟子还以颜色,提着衣摆登台阶,并不行礼。韩滉怒,叫人把他们捆起来。二弟子欲作隐身术逃走,但法术却不灵了,乖乖被擒。随后,韩滉计划将二人斩杀。二弟子很害怕,其中一人还算聪明,说:“并非我们天生无礼,只是学道庐山,师父没把我们教好……”
韩滉问:“师父是谁?若告诉我他的姓名,也许就会放了你们。”意欲将师徒一并捕捉。
二弟子正想说,但有人禀报,门外有自称茅安道的道士求见。二弟子大喜,说:“此即吾师!”
韩滉也暗喜,传其入内。茅安道到后,韩滉有些吃惊,只见茅骨相清异,一副美须髯,举手投足,有高士遗风。韩滉在茅的吸引下,不自觉地离席相迎。
茅安道说:“得罪了。我的二位徒弟太过愚钝,不懂礼数,冒犯了大人,这是我做师父的过错。现在,他们的性命死活全在于您。我来到这里,并非要解救他们,只是想最后看看他们,当面斥责,愿与他们一起受刑。”
韩滉笑:“那我就不客气了……”
韩滉呼来手下,将茅安道也牢固捆住,又将二弟子押来。二弟子见师父也被捆住了,彻底慌了,向韩滉叩头,欲求不死。
茅安道说:“韩大人,可否给我一杯水喝。”
韩滉立即拒绝:“据说,你们这些术士多会妖法,莫非要以水遁逃走?”可见韩滉是很细致的。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是位大画家,作品的特点就是精细入微,以《五牛图》为例,画面上虽同为老牛,但神情、动态各不相同。
茅安道笑:“此水亦可。”他俯身将桌上砚石里的水喝了一口,转身向二弟子喷去,二弟子转眼化作一对黑鼠。此时,茅安道奋力一挣,绳索脱落,自己变为一只老鹰,腾空而起,一个俯冲,抓住黑鼠,翱翔而去。
韩滉惊骇良久,终无可奈何。
这既是一个涉及包括隐身在内的幻术的故事,也是一个师父倾情搭救徒弟的故事。
故事里,当二弟子冲撞韩滉后,再做法已经不灵了,应了当初师父茅安道的告诫。但在二弟子服软,并“出卖”师父后,茅安道仍讲求师徒情分,没抛弃这两个弟子。
这样的故事无独有偶。
玄宗时,进士崔伟乘驴游青城山,驴失踪,寻驴时,入一洞,被仙翁传授隐身术,警告他此术虽可隐身,但不可妄入皇宫。临别时,又赠崔伟一道符,告诉他危急时打开。崔伟来到长安,实验隐身术,偷偷钻进几户人家,别人一无所见,果然灵验。于是,他违背师父的嘱托,秘密进入皇宫,偷盗了南方进献给杨贵妃的生日礼物。
玄宗很震惊,急忙召罗公远,叫他作法,捕捉小偷。罗以道符相照,发现隐身的崔伟,将其捉住。崔伟想起师父给的救命符,打开后,罗公远与卫士都扑倒在地。玄宗大惊,只好将其释放,但派人跟踪,欲寻其住处。
崔伟返回青城山,尾随的人也到了。崔伟来到当初的洞口,见师父在等候。皇家卫士想跟进,仙翁放过崔伟,随后用手杖在地上画了一道,顿成万丈深渊,将那些皇家卫士阻挡在对面。
崔伟的故事和茅安道的故事有一点是相同的:在弟子栽了跟头并遇到危险时,做师父的全力搭救了他们。你们做了叫我没面子的事,我会处置你们,但在他人面前,我还是维护你们的。仙翁和茅安道的观点是一致的。至于茅安道最后的做法,其实也是对不尊重道家的韩滉的一次警告。
无论茅安道、青城仙翁,还是罗公远,这些精通隐身术的人,都是修行高深的。不过,也有个别人,虽持有此术,却抵挡不住凡人香躯的诱惑,使多年的修行毁于一旦。
仍在玄宗年间。当时,檀州密云县县令有一女,十七岁,姿色美,可倾城,得了一种怪病,如何怪?不得知,总之,过了一年仍没好。当县令的父亲十分着急,四处寻访名医,都不见效。这时,有下属说:“何不请密云北山修道士为千金治疗?”
“北山道士?”
“此人在北山修炼已数百年,据老一辈人称,有异术,当可治顽疾。”
县令喜,带厚礼,入山请道士。
救病活人,为善行,尽管道士断绝人烟数百年,但也没推辞,于是跟县令出山。走在密云的大街上,人们夹道观望,指指点点:“看,就是他,修行数百年的仙人!”
一身黄衣的道士入县令府邸,为其女看病,小姐之美令道士惊讶。感叹之余,开出药方,小姐服后,病真的好了。县令大喜,赠道士很多礼物,留其在府上住了一个多月。这期间,发生了怪事:每天入夜,小姐卧床后,总感觉有什么压着她的身体。小姐昏昏然,一如梦魇。等到天亮,身上的东西离去后,本人才能恢复清醒。
这样的事一连发生了几个晚上。小姐羞于开口。她想不想说呢?又过了一些时日,她才将此事告诉母亲,其母又将此事告诉县令。入夜后,县令带人埋伏在小姐寝室。夜半,果然听到有人潜入之声,但却看不到人。众人闻声而扑,上灯一看,正是北山道士。
县令叫人将道士捆绑讯问,道士一下子哭了,这出于县令的意料。
道士说:“我居密云北山修炼六百多年,未曾到人间。前些天,蒙您殷勤相请,出山为公之小姐治病,见到小姐后,为美色所惑,不可自抑。我修炼多年,自有道术,白天隐形,夜里与小姐交欢,您府中之人不曾相见。今被君捉住,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道士说,他在北山修炼六百多年,以此推算,当是东汉时期的人。在遥远的汉朝入山修行,那时他万不会想到,自己会意外地死于唐朝。
(https://www.02shuwu.cc/3965_3965091/441084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