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免费 > 第992章 反扑

第992章 反扑


天子是否真的有天命呢?

洛氏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这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以前的君王真的有天命,现在的君王没有天命。

但问出这个问题的人,要的不是这个答案。

因为这本质上不是一个问题!

而是宣告。

正如那句经典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反问句是用来加强语气的,而不是真的在问问题。

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贵种!

天子也没有天命!

这便是问出这些问题的人,心中所想,对于天下几乎所有人来说,这都是相当大逆不道的想法,即便那些最穷苦的百姓,也会觉得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天子怎么会没有天命呢?

对于如今的大唐天子是否真的有天命,洛氏又是最清楚的人。

没有。

实际上素王从来都不关注人间的事,曾经唯一所关注的就是保护一下家族,以及对家族所做的事情给予支持。

素王从来都没有给任何一个君主赐下过天命。

天子的天命,是洛氏在千百年的发展中,为了建立一个强大帝国,以及保持君王的神圣性,而构建出来的体系。

但洛氏不是神仙,那个时候也没想到,在千百年后,竟然会出现如今的格局,人本主义的发展,到了君王阻碍天下的程度。

伴随着蒸汽时代的来临,最尖锐的一些人,已经提出了君王才是天下大害的理论。

这些人中当然有洛氏的人,不仅仅是嫡系,洛氏还有大量的旁系。

在火器逐渐普及之后,敢战士迎来了他历史使命的终结。

现在基本上已经作为一部分仪仗队存在,对于战争的作用已经不太大。

洛氏有良好的教育,从洛氏中所分流出去的许多人,其中自然不乏非常优秀的人物。

这些人接受了洛氏的教育,然后在现实中摸爬滚打之后,自然会意识到社会上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自然就会有许多理论提出,一直以来团结一致的洛氏内部进入新的争鸣阶段后,分出来许多支系。

这些东西现在成为了保守派攻击的利器。

……

如今的帝国局势,让洛长青时时怀着不安,虽然现在天下总体来说平静,但他却知道,这只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在表面的平静下,不知道隐藏着多少暗涌,他这一次改革得罪的人太多,不知道有多少人准备阴他。

反对他的人这么安静,一定没有憋着什么好事,洛长青实际上也有些好奇,不知道反对自己的人,能有什么办法。

小打小闹是不可能让他倒台的。

除非让天子感受到了极其大的威胁,那才有一些可能,但能够让天子感受到极大的威胁,洛长青甚至都想不出会是什么事。

近日朝廷的大事不少,其中最让洛长青关注的就是有新兴阶层,希望可以出台一些专有的法令,比如让洛氏钱行加大贷款额度,以及降低贷款利息。

换句话说,这些以商业起家的新兴阶层,希望可以得到朝廷的扶持政策,让他们能够在和其中国家以及边疆行省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这些中原的新兴阶层,用地域来游说朝廷,说只有中原商人,才和朝廷一条心,其他的都是外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独立,那里到处都是缓则,有不轨的心思。

另外一件更大的事,则是理藩院提出来的藩国改行省计划。

这个藩国改行省计划,是一个长久的计划。

在先唐末年的时候,因为长久的分治,那个时候的帝国本地主义就有向民族主义抬头的迹象,一旦真的形成民族主义,进而形成民族国家,那想要统一天下,就真的要一个个杀过去了。

民族国家的动员力度以及战斗力,搭配上蒸汽时代的生产力,完全不是传统封建国家所能够比拟的。

好在大唐赶在那之前,重新统一了整个亚洲,包括东欧也在帝国的范围内,在帝国的疆域中,有行省,有内藩,有外藩。

而后大唐又经过一百多年,蒸汽船,蒸汽火车等的发展,让大唐的势力范围彻底深入欧洲,一路到达了大不列颠,所有的国家现在都是大唐的藩属国,只不过藩属的程度不一样,帝国的掌控程度不一样罢了。

但宗主权,毋庸置疑在大唐手中。

曾经的宋国变成了安南行省,燕国变成了岭北行省,高原变成了雪域行省,齐国和卫国早就变成了蓬莱行省。

这些行省的面积的确是大,但这也是没办法,毕竟大唐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了,统治整个世界,一级行政机构,只能面积变大。

中原内部的行省,同样很大,西域行省,嘉峪关以西,葱岭以东,高原以北,阿尔泰以南,全都是西域行省面积。

河西行省,西边占了西域的一块地,东边占了关中的一块地,南边占了雪域一块地,北边占了漠南一块地,它的成立本就是因为政治和军事因素。

关中行省不必多说。

河东、河北、河南三个行省,几乎将淮河以北、阴山以南瓜分一空,东北有个辽东行省。

南方的巴蜀行省,荆楚行省,江南行省、岭南行省,只有四个。

如果按照汉朝还没有西域的疆域来看,当初汉朝有十三个刺史部,但现在大唐只有九个行省。

如果不是大唐天子生活在中原,担心有危险的话,实际上中原很可能只有四五个行省。

现在理藩院提出来的藩国改行省计划,是认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曾经的楚国之地,已经满足了行省规划,可以在原先楚国的地盘上,建立天竺行省,或者一个符合当地百姓愿望的名字。

藩国改行省,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涉及的利益很大,毕竟一旦改成行省,那对于当地的统治者来说,即便依旧保留许多特权,但自由度肯定是不如先前藩国时期。

现在称呼为改制,在古代的时候,这玩意叫做削藩,只不过现在比较温和,朝廷给予荣华富贵,当地的统治者,乖乖交权,不要把事情做的太过于难看,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以后还要在帝国中混。

帝国这些人在中亚以及东欧进行这些事,大部分的藩国还是很识趣的,在那些地区,依据情况不同,朝廷设立了行省和自治行省,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自治行省权限大一些,在不违反天子根本诏令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决定一些事务,拥有比普通行省,更大的灵活度。

在帝国内部,自治行省被称为“内藩”,通常是给距离本土比较偏远的地区准备的,省的他们一遍遍的来洛阳汇报。

理藩院此次给朝廷提上来的报告中,对于天竺的安排,就是希望可能给天竺安排自治行省的资格,毕竟天竺那块地,对于朝廷来说,即便是有火车,还是挺偏远的。

毕竟那座雪域高原,横贯在中原和天竺之间,别说现在没有修建隧道的技术,就算是真的有,也不可能把高原炸个窟窿。

想要过去,就要从西域绕路走,改为自治行省再合适不过了。

身为朝廷宰相,这件事自然报到了洛长青这里,他见到自治行省的报告后,微微皱眉,对于将天竺改为行省,他是没有意见的,虽然天竺很远,但改为行省,是更好的做法。

但改为自治行省他有些不满意,天竺这么重要的地方,既然要改,就注定会有压力,那还不如一步到位,如果这次没有一步到位,以后撤掉自治,彻底改为行省,那还要再经过一轮博弈,简直是给自己找事。

于是这封报告到了洛长青手中,只不过半日,就被打回了理藩院,洛长青自然不会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上面,他相信理藩院能理解到他没有说出来的意思。

藩国改为行省很快就变成了朝廷的头等大事,整个朝廷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甚至就连先前开释贱籍都没有多少人去关注了。

无数人都在思考能够从这件事中攫取多少利益,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先前就说过,这本质上就是削藩,削藩当然是会有些人跌倒,又有些人会吃饱的。

在几乎所有人都关注这件事的时候。

江南出事了。

……

江南行省下的一个州府,抓了几个商人和学子,说这些人阴谋作乱,对朝廷大政方针不满,想要颠覆大唐,对圣上不敬。

后来经过短暂调查,原来是抓错了,人是上午抓的,中午就放了,甚至还能回去吃个午饭。

这件事本来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毕竟官府抓错人还能怎么办,又没有动大刑,抓你去问话,谁敢说个不是。

本来这件事这么结束就算是没有后续,但后来的发展就出乎了所有人预料。

之前被抓的人,竟然真的造反了,他们手里甚至有枪炮,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藏着的私兵,想着州府的衙门而来。

造反首先夺取衙门,控制城池,千百年来都是如此,现在倒是没有什么区别。

但造反刚刚开始,官府好像早就知道一样,经过短暂的战斗之后,这场造反就像是闹剧一样的被平定了。

这下所有人都有些懵。

完全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突然造反,为什么会突然平定,就像是在戏台上演了一场戏,现在戏结束了。

普通人不了解,但是参与到这其中的人却是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中的缘由,在死亡之后,基本上结束了,接下来所需要的就是衙门这便向朝廷汇报这件事了。

实际上从进入蒸汽时代后,伴随着通讯和交通的大大提升,大唐内部的造反已经没有那么多了,尤其是在中原内部,即便是还有一些,也都是发生在边疆以及远离本土的藩属国中。

楚国改行省,其中就有楚国中发生过几起造反事件的缘故。

相对于那些造反的规模,这一起实在是有些寒酸。

但这依旧是非常不同的,因为这是极少数的由商人主导的造反。

当这件事被报刊广泛报告的时候,洛长青感受到了阴谋的味道。

大唐的官方报刊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够上的,至于私人报刊,在中原是没有的,朝廷根本就不允许私人有报纸。

他立刻就知道,这一定是有人,故意将这件事登在报纸上。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然后在造反的人之中搜寻出来的一些书籍,呈递到了天子的御座之前,这些东西就是他们不得不造反的原因。

当初官府抓他们,可不是抓错了,就是为了让他们成为惊弓之鸟,事实证明,非常的成功,在短暂的思考之后,他们选择了造反。

毕竟没人比他们自己更清楚自己手里拥有着什么东西。

这些东西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又有多少的离经叛道和震撼。

这些东西一旦泄露出去,那绝对不可能落得了好。

官府既然已经开始差这个东西,而且盯上了他们,那迟早都会再次找上门来,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直接先下手为强。

江南有大量志同道合的人,如果能够首倡义旗,说不定可以联合江南、岭南、安南三大行省,做下一番大事。

就算是失败了,就当是为伟大的事业献身了。

于是一群人就这样落进了圈套之中,这是一个必进的圈套。

果然不出设计这个圈套的人所料,当这些书籍出现在天子面前的时候,天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他看着那些文字,就像是看到了洪水猛兽。

洛长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了皇宫中。

还好他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

当站在天子面前的时候,洛长青从来都没有见过这幅模样的天子,喘着粗气,眼睛通红,好像要和什么东西厮杀一样。

“陛下。”

洛长青行礼。

天子没有说多余的话,只是和洛长青说道:“洛王,你看一下吧,这是从江南那些逆党家中搜出来的书籍,朕没有多余的话说,你说说应该怎么办。”

洛长青将书籍捡起读起来,其实对于这本书里面的东西,他已经知道了。

面对如今的局面,洛长青也一直都在思索要做些什么,这次他之所以会立于下风,就是因为在维护皇权这方面,他已经比不上其他贵族和官绅。

对于其他的权贵来说,他们是发自内心的要维护皇权,但洛长青这里,就不仅仅有皇权,对于天子而言,这样的洛长青自然就落在了下风。

但洛长青当然不是全无办法,因为那些权贵选择的,本质上是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按照那些保守派的路子走下去,大唐的结局就是灰飞烟灭。

大唐皇族的结局,也会随着大唐彻底湮灭。

但这些东西又要怎么和天子说呢?

洛长青看完这本书后,沉吟一下后说道:“陛下,这本书臣看完了,离经叛道,太大,太空,不切合实际,是一些人的空想罢了。”

天子闻言轻舒了一口气,洛长青的表态让他放松了一些,“洛王,伱说应该怎么办,有人和朕说,这些言论,在那些工厂比较多的地方,那些新兴阶层的人,很喜欢?”

天子的声音已经有些森寒了,洛长青却从中听到了一些破绽。

他带着一点疑问道:“陛下,难道您是想要关掉那些工厂,解散那些聚集在工厂中的人吗?

没有了那些东西,帝国立刻就会崩溃。

而且我们不发展这些东西,外面可不会不发展,现在技术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不仅不向前,还向后的话,很快朝廷所掌握的力量,就会比不上边疆行省以及藩属国,到了那个时候,陛下,会发生什么事情,您是能猜到的。”

天子闻言一下子有些无力,这就是先进必然战胜落后的道理。

即便是为了维持统治而不让国内保持静止不变,但这个世界已经不是姬昭刚来到这里的时候,那个单机游戏的世界了。

那个时候诸夏不动,外面的确是不动。

但现在,大唐不动,外面只会笑死,然后快速发展,乃至于在未来翻身做主人,现在是藩属国,未来怎么就不能做宗主国呢?

帝国朝廷也会失去镇压各行省的实力,尤其是边疆行省,很可能就会脱离朝廷的管控。

天子有些愤怒的说道:“难道就任由他们一步步壮大吗?如果这些工厂,全部都由朕来掌管呢?以后不允许私人开设工厂,招揽雇工。”

天子本来是说气话,但说完却突然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只要皇室掌管一切,那自然就没有人能够越过皇室,去获取一些威胁皇室的力量了。

洛长青敏锐的意识到这其中一定有些不好的东西,但此刻他说不出来,也不能说,略一沉吟后,洛长青沉声道:“如果陛下下定了决心,那就只需要注意一点,别让这些东西落到贵族的手中,收归皇室,就是收归皇室。”

洛长青此行前来本来是为了趁着这个机会,给天子讲一下现在帝国基层力量的变化,缓和皇室和新兴阶层的关系。

给予新兴阶层中那些比较保守的人一部分权力,扩大帝国的统治阶层。

但没想到最后却变成了这幅样子。

他现在彻底的想明白了,这就是一次旧贵族对新兴阶层的反扑。

虽然按照天子的做法,贵族从这次的事件中没有捞取到好处,但贵族对新兴阶层的这次反扑却非常的成功。

洛长青开释贱籍之后,准备各项政策,将百姓从土地上送进工厂,他的目标是在十年之内,让帝国的钢铁等产值翻番,各项商品都要大幅度增长。

朝廷所能够直接控制的区域,要获得决定性的力量。

现在看来计划要改变了,接下来就要看皇室控制下的商业力量,能不能承担的起充实帝国的重任了。

至于在这个时候劝说天子,即便是洛长青也不会做。

实际上,现在他也正处于迷茫中,这个世界变得太快了。

他就像是旧世界的那个人,守护着大唐和洛氏,但新的世界却好像已经不需要他了,甚至没有他,或许更好。

他是维新派,但是现在洛氏的年轻人中,已经出现了纯粹的改革派。

洛长青知道这些事,但他从来都不去干涉,他虽然是家主,但洛氏子都是自由的,他不可能去干涉他们的未来。

他偶尔也会想,如果有一天,自己和其他洛氏子站在对立面,该怎么办。

但仔细想想,又不可能,没有洛氏子会站在自己对面,他们最多只会看着自己,注视。

……

天子的意志就是一切,关于那本禁书,当然没人会登上报纸,只是朝廷开始查这方面的书籍,所有行省都在查,当然,实际上就是中原,岭北那些地方,都太远了,天高皇帝远,根本就管不到。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天子下令,以后不允许私人开办工厂,现在的工厂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移交,朝廷会给予一定的补偿。

这道诏令不仅仅在中原实行,在帝国统治的所有行省,以及藩属国中,都要实行。

当然,不同行省以及藩属国,可以根本情况不同,收缴不同的比例,但务必要“可靠”的人。

皇室会派人前往接受,当地的贵族以及官府要进行协助,藩属国的则直接移交给国王和大公。

这道诏令的关键就在于“可靠”的人,这几个字,所有人都知道,一定是有什么事情促动了天子的神经,于是才有这道诏令的诞生。

天子以及洛王不可能不知道,这道诏令将会掀起多大的风浪,尤其是在一些藩属国和安南行省、岭北行省,这样的行省中,一定会有动乱产生。

但天子还是这么做了。

这一定是对某一件事极度的不满,没有人会把这件大事和江南的一桩并不如何大的叛乱联系在一起。

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中原有洛长青,这道诏令可以极快的执行下去,而且皇室的力量远远不是这些新兴阶层所能够比的。

所以这道诏令在中原的执行情况比较好,在一切王权本就强大的藩属国中也执行的比较好,那些国王大公,比如波斯,罗马,都借着这件事,收拢财富。

但这道诏令在其他官府力量并不强的地方,就不是如此了,比如安南行省。

即便是有中原的朝廷在背后撑腰,但安南行省的现实就是官府衰弱,在这里当官的人,不可能是强大的新兴阶层的对手,他们甚至直接加入其中,勾结在一起。

而那些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根本就在这个位置上坐不下去,在这种时代,有一万种方法将那些官员搞下去。

朝廷的诏令下来之后,表面上这些东西归于官府,但实际上,还是他们自己管理,那些大商人,甚至借着这个机会,去兼并那些小商人的工厂,形成更大的工厂。

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安南可实在是一块好地,实行工业的几乎所有原材料,它基本上都有。

中原的剧变让许多人猝不及防,但商人嘛,既然在中原活不下去,那就直接跑路。

而且还有很多人帮助他们跑路。

这些人还是害的他们落到这幅田地的罪魁祸首,那就是旧贵族。

人跑路,但工厂和各种材料设备都有许多带不走,只能卖掉,而有能力接受这些的就是旧贵族。

皇室虽然下令要收这些东西,但只要旧贵族提前买下来,那皇室也收不到。

皇室也不可能原价买,甚至许多根本就是直接没收,在这种情况下,旧贵族的出价就让这些商人无法拒绝。

虽然这样依旧是损失惨重,但总比一无所有要好。

在古代历史上,直接一道诏令,让无数商人破产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这次只不过是又一次而已。

朝廷用明确的态度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朝廷不欢迎新兴阶层,至少在如今这个天下,不欢迎。

这里依旧是过去那个王朝。

洛长青在执行的过程中,自然也见到了各种事,但他就当作没看见,于他而言,腐朽的旧贵族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这些大商人同样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凡是能做大的,基本上就是踩着累累尸骨起来的。

这些人死就死了,破产就破产。

只不过是狗咬狗罢了。

他的全部精力都落在皇室在这次的行动中能得到多少,毕竟大部分的东西,最后都会由洛氏钱行掌管。

没错。

洛长青之所以会同意天子的诏令,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他要用皇室的产业,和洛氏的钱行结合起来,通过大力给皇室产业融资,快速的投入生产,扩大生产,然后迅速的增强朝廷的力量。

他已经意识到了危险,大唐再次有分裂危机的危险。

现在就是积累力量,来度过未来危机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大唐朝廷的实力越强越好。

大唐绝对不能散!

(本章完)


  (https://www.02shuwu.cc/3864_3864821/11465906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