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囚笼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培养精英的摇篮,门槛之高,寻常百姓难以企及。

  彼时的凯宾夫学校,收留了许多渴望知识却身陷贫困的孩子。

  他们中的大多数,白天需要分担繁重的农活,夜晚则借着微弱的烛光,贪婪地汲取着书本上的每一个字。

  尽管内心同样渴求知识,但在那个连温饱都难以保证的年代,实实在在的粮食远比虚幻的金榜题名来得更加重要,更加实在。

  因此,凯宾夫学校初建时招生极为不易,首期入学的学生屈指可数。

  而今,它已成为了贵族和平民共同向往的学术殿堂,名额之珍贵,竞争之激烈,寻常人家的孩子只能望洋兴叹。

  张元顺的故事,就这样在历史的洪流中缓缓展开,他的人生轨迹因一纸入梦符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梦中,他或许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学会放下仇恨,拥抱那份久违的平凡与幸福。

  张元顺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心中那份长久以来对书斋生涯的逃避与抗拒,终于化为现实。

  然而,当梦想成真,他却意外地发现,原本应如释重负的心境,竟被一抹难以名状的忧郁悄然占据。

  这份情感的微妙变化,他并未深究其根源,只是将其轻轻拂去,如同拂去衣襟上的一粒尘埃。

  毕竟,逃离那堆砌着书卷与墨香的囚笼,是他自幼年起便夜夜梦回的愿景。

  于是,他轻快地转身,踏上了那条通往家的熟悉小径,心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憧憬与喜悦。

  家中,父母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理解与宽容,他们深知,这片土地与耕作,或许才是儿子真正的归属。

  对于张元顺的决定,他们并未苛责,只是默默给予支持。

  而大哥的横空出世,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整个家族的天空。

  他的天资聪颖,不仅让家人欢欣鼓舞,更仿佛是命运对这个小家的特别眷顾。

  那一晚,庆祝的氛围浓厚得几乎可以触摸,两只肥美的鸡与一斤鲜嫩的猪肉,构成了宴席上的主角,它们不仅是对大哥才华的认可,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

  大哥在众人赞美的包围中,笑容灿烂,仿佛整个世界都因他而光彩夺目。

  张元顺站在一旁,眼神复杂,心中暗流涌动。

  他默默观察着大哥,内心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预判——几年后的风霜雨雪,定会让他明白,光鲜背后隐藏的不易。

  然而,命运似乎开了一个玩笑,第一个品尝到“艰辛”二字的,竟是他自己。

  农活的艰辛,远远超出了张元顺的想象。

  尽管他年仅三岁,尚无需踏入稻田,但作为农家的孩子,学会走路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要开始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他或是在田埂间拔除杂草,或是在鸡舍里忙碌,捕捉那些偷食的害虫,又或是攀上崎岖的山路,寻找那些能为餐桌增添几分绿意的野菜。

  每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他便与兄弟姐妹们一道,踏上了采集野菜与捕捉昆虫的征途。

  偶尔,他还需跟随大人们下田,学习如何精准而高效地除去那些与作物争抢养分的杂草。

  农忙时节,家中劳动力短缺,每个人都恨不得化身千手观音,连小小的他也被派遣去拾取遗落在田间的每一颗麦穗。

  那一年,就在懵懂与汗水的交织中匆匆流逝。

  尽管偶尔会有那么一丝悔意掠过心头,但张元顺很快便将其按下。

  毕竟,这些劳作虽然辛苦,却也在日复一日中渐渐成为了习惯,融入了他的生活。

  同时,他也不忘默默观察大哥,内心深处仍存有一丝期待,希望能在某一天看到大哥同样承受着生活的重压。

  然而,大哥总是以一种超乎常人的坚韧与乐观面对一切,放学归来,他还会耐心地教弟妹们识字算数,那份无私与担当,让弟妹们对大哥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切,都让张元顺心中五味杂陈,既有羡慕,也有不甘,更多的是对自己现状的无奈与反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元顺肩上的担子日益加重,那些曾经看似简单的活计,如今已变得日益繁重。

  在这个偏远的小村庄,十二、三岁的孩子就必须开始承担起田间地头的重任。

  从施肥、开垦、播种到收割,再到上山植树,甚至是挑着沉重的担子前往集市,每一样都是对体力与意志的极限挑战。

  日复一日的劳作,让他的身体疲惫不堪,心灵也开始萌生出一丝丝不满与困惑——为何他要承受这样的苦楚?

  然而,每当他想要抱怨时,一转头,看到兄长们背负着更为沉重的负担,无论是农忙时的辛勤耕耘,还是农闲时进城打零工的辛酸,那些经历,他也曾有过短暂的体验。

  无论是帮助镇上的大户人家建造房屋,还是在码头上挥汗如雨,每一次的经历都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

  尤其是在那炎炎夏日,为了生计,他曾在烈日下连续工作两天,最终因中暑而倒下。

  自那之后,家人再也不敢让他外出务工,但这也意味着,他失去了那份微薄的收入,家中的地位也随之下降。

  虽然家人没有明说,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份无声的失望,如同一块巨石,沉沉地压在他的心头。

  岁月如梭,兄弟们相继成家立业,只有他,因为彩礼的不足,婚姻大事一拖再拖。

  在这样一个重视门当户对的年代,彩礼成为了衡量一个家庭实力的标尺。

  而他们的彩礼,几乎都是兄弟们自己挣来的。

  父母虽然尽力补贴,但每人五两银子的资助,对于高昂的彩礼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大哥早年的学业几乎耗尽了家中的积蓄,但他的才华与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中了秀才,又一举成为举人。

  虽然未能高中三甲,却也从此步入仕途,成为了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他迎娶了县城富商的女儿,担任了县丞的职务,月入五两银子,彻底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大哥的成功,如同一股春风,吹散了张家多年来的阴霾。

  他不仅不需要岳父家的接济,反而每月主动拿出二两银子补贴家用,这笔钱让张家的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https://www.02shuwu.cc/3724_3724058/1111092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