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推波助澜
张文表?若不是徐铉提及,李璟差点都忘了这个名字了。
待唤内侍取来枢密院的将校名录后,李璟终于依稀记起此人的来历,心中不由得些许迟疑。诚然,张文表者,从其过往战绩以及降唐后屡次演武夺魁的表现来看,着实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但那又如何?
这可是一员降将!降将素来就为李璟所忌惮,何况这还是一头有名的猛虎,只不过此时被拔了爪牙而已,若是放他回归楚地,再授以四万精兵,倘若此人有异心,岂不是资粮与贼?况且张文表可还是周行逢的结义兄弟,有了周行逢的前车之鉴,谁敢保证此人不会作乱?
谁也不敢保证。但在李璟犹豫不决是否同意徐铉的举荐时,徐铉还是抛出了一套令李璟难以拒绝的说辞,十分简单,正因为周行逢被李源所杀,所以将他的结义兄弟张文表摆在李源,是一招妙棋。随后魏岑、李征古两人亦默然不语,似是无声附和。
李璟有些发怔,此举是不是妙棋他不知道,但此中风险若是难以规避,那便是妥妥的一步烂棋。张文表的确与李源之间有着血海深仇,令他率军进驻岳州,自然也不必担忧其与李源将来是否会私下联通,但万一张文表成了下个李源,又该如何?
乱世当中,手中有兵便是王道,倘若张文表有异心,以后导致边镇告急,那岂非顾此失彼?要知道这两年战事丛生,大唐江山面对的危机已经够多了,还嫌不够乱么?
两相沉默踌躇过后,李璟身为皇帝,最终还是有了自己的主见,并且一锤定音,便将那四万新编禁军交与张文表节制,新军之名暂且号岳山军,并且上了两道保险,一是张文表的家眷以及周行逢的妻小遗孤不得随军,二是挑选重臣作为监军使,代表皇帝监察随行。
徐铉三人立马附和,李璟随即又询问何人为监军使恰当,然而徐铉却言,既代天监军,那么需皇帝自己定夺,随后借着重病未愈的理由,请求告退,魏岑、李征古二人亦同请告退。
此三人的态度瞬间让李璟觉得心旷神怡,与先前冯延巳以及孙晟当朝时实在是完全不一样的景象,这些新上任的重臣知道分寸,并没有只顾争权夺利,而且积极地为朝廷着想,给足了自己身为皇帝的权威,李璟不由得摇头一叹,若是冯延巳在,估计监军使的人选,他也会列上一大串。
李璟扫视了一圈澄心堂内的众人,当即发话,几乎是毫不犹豫,监军人选,还是辛苦左相徐铉挑选,由中书门下会同枢密院议定后再交呈皇帝定夺。而全程一言不发的韩熙载这时还是没说出半个字,徐铉等人拱手称是后也没多说一句话,此事就此解决了。
这便是李源从韩熙载口中得知的事情的全部经过,而这一切变故自然有些出乎意料,若不是韩熙载算是与自己交好,恐怕自己还陷在扩增兵额的狂喜当中,岂料这四万兵额是虎口夺食从何敬洙的手中抢的,更别说以后自己的枕边还要添上张文表这头猛虎。
韩熙载吐露内情的用意自然是要让李源明白,既然同为燕王的支持者,那么不管朝局如何变化,他韩熙载和李源如今还是自己人,却不知李源压根儿没有想到此节,知道经过之后只是长叹一声,随后陷入沉思当中。
自穿越而来将近一年,得知自己正处在南唐保大年间,李源无数次地在脑海中脑补过即将到来的那场让南唐从繁华到衰落的大战,李源的诸多行为也是鉴于身处大乱来临之前的这个阶段而做出的决定,在周军南下前尽可能壮大自己的实力。
李源始终抱着一种希望,相信自己有力量能在身处的这个时代立足,甚至有所改变,至少能改变后世史书上所记载的,那个短命的南唐国,那个纷乱的五代十国,因为过后的宋朝,只不过是浮华烟云掩饰下的虚假繁华,终究避免不了外族入侵而带来的可怕劫难。
而如果李源的经历是历史的分支,或者说是一段虚妄的平行历史的话,那么即将发生的一切便未必会发生。或者说,有某种力量可以将之扭转和转向,那么李源希望历史的车轮能稍有偏离,由于自己这个本不在这段历史之内的人出现在这里,若历史依旧不变,岂非是个荒谬的悖论?
李源不止一次的想,也许正因为自己的到来,将到来的一些事情便不会发生,而确实李源也做到了一些改变。
就譬如如今楚地的形势,乃至此刻朝堂的变局,不得不说都和自己有关,譬如刘言、周行逢,这两位枭雄已经归于尘土,而真实历史中,此时此刻应该还活的好好的。李源觉得自己就像是被冥冥之手丢入池塘中的一条鲶鱼,自己的出现从逻辑上是应该改变很多事件的。
但现在,李源觉得自己错了。
历史并未因为自己的到来而转向另一面,甚至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出现而加速进入那个不得不面临的乱局。
四万兵额引发的一连串后果恰恰让李源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发生了,张文表得以重掌兵权,并且复归楚地。李源并非担忧张文表有多么骁勇,而是如今朝堂上徐铉、魏岑、李征古等人上位,魏岑、李征古两人显然已靠向郑王一党,而张文表又得以外镇,与何敬洙同气连枝卡在自己通往江南的咽喉上,如今南唐的军政大权,郑王一党可谓占尽上风。
换句话来说,郑王争储的条件到此时已经几近成熟,几乎已经成不可遏制之势。这似乎又为郑王李从嘉的登基之路增添了另一块重重的砝码,这是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变动,而这一切居然好像便是因自己而起。
实际上在李源看来,李从嘉的登基自然不是南唐陷入危局的根本原因,而李源自己迟早也将自立,但如今李从嘉有了这样的势头,但凡他有一点僭越的心思,谁能保证他会不会提前上位?甚至在李源没有做好准备,或者说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与朝廷对抗时便已成了气候?
原本李源还真想过,在自己羽翼未丰之前,尽可能扶立燕王李弘冀,毕竟这位文武双全的皇子,不管他与李从嘉相比如何,至少在国事上不是个软弱无能之辈。在五代十国的乱世当中,倘若心志不坚,绝难生存。
但燕王李弘冀自从北伐大败过后,已然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如今已解除兵权,更是被勒令禁足于润州,短时间内难以复起,朝中原先不少支持他的大臣武将也都一边倒地朝郑王靠拢,只剩自己的岳父、孙晟、韩熙载等人,寥寥无几。李弘冀败得比预期的实在是太快了......
李源有些迷茫,在李源最初的想法里,远离朝堂到地方建节,为的便是全心积蓄实力,不理朝堂纷争,只待天下有变,却没想到哪怕离国都金陵数千里之遥,自己这只本不该在历史出现的蝴蝶,只在远方轻轻扑闪翅膀仍旧会影响整个南唐的时局。
直到此时此刻,李源忽然全面醒悟过来。该来的还是要来,谁也挡不住,谁也改变不了。
自己也该认清现实,身处的就权且当他是真实的历史,就算自己掀起了几朵小小的浪花,也不足以改变历史洪流滚滚向前的脚步,相反却起到了推波助澜之功,甚至会让之后的大乱局提前到来。
但那又如何,既然历史提前了脚步,那么自己不妨也顺势而为,提前所有的预备,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心中的想法去面对即可,何必去多想?
郑王纵使提早上位又如何?难道他提着屠刀过来,自己还伸着脖子让他砍不成?那趁早啥也别干了!李源无语苦笑不已,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实在是有些徒增烦恼,无论如何,脑海里既然全盘了解历史的脉络,那么便按着自己的设想一步步走下去,总归没有差错,毋需彷徨。
回过头来面对如今的问题,新编的四万岳山军给了张文表,这四万精兵全是由老将刘仁瞻一手编练调校,战力不可小觑,如今摆在李源榻侧,确实有些寝食难安。
不出意外的话,李源在扩军过后,很快便要挥师南下攻取桂管,而因为张文表这头猛虎的存在,届时不得不被迫留下部分精兵留驻朗州以防不测,相应地,出征的兵力便会受到钳制削弱。
李源心中忽然感觉像被活生生噎了一只苍蝇一般恶心,但却吐不出来,还得想个合适的法子尽早去除这根心头上的芒刺才好。
无论如何,现今多了四万兵马归于自己麾下,砝码便重了一分,李源要做的是抓紧时间,让砝码越来越重。
对于李源而言,只能尽可能保证自己接下来的战事能够顺风顺水,先取桂管,后平南汉,取得广阔的地盘与人口,这样一来自己才能有在这乱世争雄的实力,届时就算乱局到来也不惧。而楚地与岭南的地理位置也很不错,即便江南有变,想要波及过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因为毕竟一东一西远隔千山万水,这多少让李源心中稍有安慰。
……
(https://www.02shuwu.cc/3668_3668995/1069510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