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 第4章 我是水镜先生的学生

第4章 我是水镜先生的学生


刘隅走出房门,在下人的带领下,一路上穿堂过室,来到王允书房外。

  进去通报后,刘隅才走了进去。

  走进书房,只见一位颌有短须,面容清瘦老者,一身常服坐于案前。

  刘隅快走两步,躬身行礼道:“在下刘隅,刘云起,拜见司徒王公,王公活命之恩,刘隅没齿不忘。”

  王允轻抚胡须,仔细打量面前少年。

  少年面容清秀,双目有神,举止有礼,进退有度,似乎与传言中的有些不一样。

  三年前,在刘隅父亲去世时,王允就接到消息,当时因为有要事在身,自己没有赶过去,只派出心腹之人前去。

  此去一为奔丧,二是打听下少年品学如何,若是品学兼优,自己顾及当年情谊,定然会向朝廷举荐刘隅。

  谁知回来得到的消息,却是大失所望,刘隅不但不学无术,品行顽劣,还在郡内呼朋唤友,恶迹满满。

  王允一听,也就打消举荐刘隅的念头。

  昨天诗文送到他的案边,让他惊为神作,可他走出院门后,听黄三介绍,才知道竟然是刘隅所作。

  莫非是传言有虚,还是少年故作韬晦?

  王允不清楚,只能先把他救下再慢慢询问。

  当日把刘隅救下后,刘隅就因为惊吓,昏死过去。王允当时就有些失望。

  但一想到还有半篇诗文,就先把他带回家中安置。

  今日见他清醒过来,就想问问那半篇诗文的事,若这少年毫无才华,就给他些许钱财,让他尽快回清河郡去,也算不负当年那份情谊。

  主意打定,王允开门见山道:“云起不必多礼,这都是老夫应做之事。”

  “云起日前曾让人传书老夫,不知这篇诗文是何人所作?”

  刘隅知道王允必有此问,于是不慌不忙答道:“这诗文乃是在下无意中所作,让王公见笑了。”

  无意中所作,王允不相信。

  “此种格式诗文,老夫闻所未闻,老夫细细琢磨诗文含义,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慷慨悲壮,却又意味无穷,读来荡气回肠,却又平添无数思绪。还有很多滋味,老夫一时也说不清。”

  “老夫观其意境,像是一位历经沧桑,饱受沉浮老者发出感慨。当真是云起所作?”

  刘隅没想到王允短暂时间内,竟然看出这么多含义,还看出这首词作者的身份经历,也不由心中敬佩。

  古人智慧不输今人,诚不欺也。

  不过刘隅并不紧张,他早已经想好了说辞。毕竟这首临江仙乃是明朝三个才子之一的杨慎所作,在这个时代,他大胆冒认,杨慎也不会穿越过来,宣誓版权。

  刘隅目光深邃,行了一礼,应道:“三年前家父离我而去,我年幼无知,日日放浪形骸,而后一日,遇到一位仙风道骨老者,蒙他多日教化,幡然悔悟,这才知道当年自己有多荒唐,想起那些年的荒唐事,如白驹过隙,好不后悔,看江水东流,才偶有所感,得此诗文。”

  王允见他言语诚恳,不似作伪,心中想道莫非真是少年得了高人教导,突然间开了灵智,得了此文。

  还是那位高人所作,他无意中听来的,记在心中。

  “云起可知道,那位老者是何人?王允问道。

  “他教导在下多日后,就飘然而去,并没有留下名讳,只说他道号水境先生。”

  刘隅不得已,只能搬出这个时期的第一隐士,要不自己从一个无所事事纨绔子弟,转变成现在这种模样,谁会信呢?

  水镜先生。

  王允心中一震,竟然是他,他虽然没有和水镜先生见过面,却也听说过他的名声。

  水镜先生为人清雅,学识渊博,不但通晓五经,还精奇门之术。

  朝廷多次想征召他为官,谁知此人一心隐于山林,不愿出仕。

  刘隅竟然能得到水镜先生的青睐,也是一份机缘。

  “敢问云起,此诗文似乎意犹未尽,可还有下阙?”

  刘隅朗声道:“王公慧眼,此诗下阙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王允细细听着刘隅朗声诵读,只觉得文意深远,让人意犹未尽。

  他唯恐自己记忆有偏差,拿起毛笔,轻沾墨汁,在纸上轻轻写下。

  写罢搁笔,又读了数遍,双目微眯,仔细琢磨着其中意境,一时间竟然沉浸其中,过了许久,王允才缓缓回过神来。

  “好,好,好。”

  此刻他如饮甘露,连说三个好字。

  到底是不是此子所作,一会一试便知。老夫如此年纪,竟然得此佳文,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刘隅见王允沉迷这首临江仙,心中暗自庆幸,幸亏自己还记得这首词,要不然光靠父亲当初那份交情,恐怕自己早已经身首异处了。

  人还是要靠自己!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论在哪个时代同样适用。

  刘隅在王允沉醉之时,凭着前世在职场,察言观色总结出的经验,知道王允看并没有相信自己的话。

  这也难怪,王允这一生历经沉浮。

  曾硬刚宦官亲友,也曾诛杀黄巾乱军。

  曾风光无限,一时无两;也曾深陷牢狱,险些身死。

  如今身居高位,阅人无数,凭自己一首临江仙,几句言语,很难让他彻底相信,这首临江仙,就是自己所写。

  考验才刚刚开始,

  果然不出刘隅所料,王允沉醉片刻,就随即恢复了平静。

  他望着刘隅微笑问道:“云起,在家时,都读过什么书?”

  刘隅不慌不忙行礼道:“回王公话,七经都已熟读,诸子百家其他文章也曾涉猎,兵书也读过一些。”

  七经者,诗经,礼记,尚书,周易,礼记,春秋,论语,孝经。为东汉学子必读儒家经典,听到刘隅熟读七经,王允微微一笑。

  经学之道,熟读极易,理解不难。可领悟不易,若能学而用之,那就是大贤了。

  “敢问云起,《礼记-大学》中曾有言,格物而后知至,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心正,心正而身修。这句话何解?”

  刘隅沉思片刻,想起前世看过一篇文章。微微一笑。朗声道: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志才能端正;心志端正后才能修养身心。”

  王允微微点头,看来这少年也不是全无见识,倒也知道理解其中含义。

  “如何格物?(认识万物)”

  刘隅笑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刘隅此言一出,王允瞬间怔住。

  这四句解释,可就不仅仅是理解了。而是已经完全领悟了格物的含义。

  好一个“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句话领悟之深,就算是自己也难望其项背。

  刘隅看出王允面上惊奇之色,他面色不变,心中却暗暗得意。

  这是明朝大圣人王阳明的心学中的一句话。

  阳明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升华和补充。

  在后世都被奉为经典,何况是现在。

  王允仔细琢磨的其中的含义,越琢磨越觉得涵义深远。

  他看着面前的年轻人,眼神中露出了震惊之意。


  (https://www.02shuwu.cc/3637_3637059/1111114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