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45章 着名谣言大赏

第45章 着名谣言大赏


感谢“苏苏小月“至尊元神”“熊山道的冷厉”“银明君”“予你同行2015”“道友,贫道这厢有礼了”“元始天王”“喜欢侏獴的韦德龙”“爱离11”“爱吃梅子醋的炎星辰”“爱吃梅子醋的炎星辰”“东北的金大爷”“桑呐”的打赏。

  诸位:我觉君非池之物,咫尺蛟龙云雨

  ————

  【建文四年六月中旬,燕军准备妥当,水师齐聚扬州港,朱棣在此举行誓师大会以及祭祀神灵。】

  【现在,有请史书编辑者、野史创造者、不讲逻辑的江南文人们限时返场。】

  ————

  大明  应天府

  江南文官们的心已经彻底凉了,怎么还有我们的事?

  怎么就和我们过不去了?

  明明是后来的人做的,凭什么受苦受难的是我们?

  我们也想活着啊!

  我现在说我祖籍是北方的还来得及吗?

  陛下,您看,我还有机会吗?

  ————

  【因为史料在这里又一次出现重大矛盾,并且逻辑不通。】

  【接下来,请让我们跟着文人一方的记载来看一下他们笔下的靖难最后一战!】

  【首先摘录一下文人写的史料原文。】

  【清修《明史.恭闵帝》:

  六月癸丑,盛庸率舟师败燕兵于浦子口,复战不利。都督佥事陈瑄以舟师叛附于燕。

  乙卯,燕兵渡江,盛庸战于高资港,败绩。

  戊午,镇江守将童俊叛降燕。

  庚申,燕兵至龙潭。

  辛酉,命诸王分守都城,遣李景隆及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如燕军,申前约。

  壬戌,复遣谷王橞、安王楹往。皆不听。

  甲子,遣使齐蜡书四出,促勤王兵。

  乙丑,燕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伏诛。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

  【现在给大家翻译成大白话:燕军从浦子口渡江,盛庸守着江边,朱棣过不去。

  陈瑄投降,燕军二次渡江成功。

  盛庸在高资港被打败。

  镇江守将投降,燕军到达龙潭。

  然后朱允炆再次派人求和,随后徐增寿被杀,朱橞和李景隆打开金川门,南京城破。】

  【清乾隆朝《四库全书.御批通鉴辑览》:

  盛庸徐辉祖等败棣兵于浦子口,防高煦引番骑来援,殊死鬭(斗的繁体字),庸军退驻高资港。

  都督佥事陈瑄以舟师叛附于棣。

  棣率兵自瓜洲渡江,庸败走镇江,守将童俊率众降。

  棣进军龙潭…………方孝孺请坚守京城待四方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棣寻进兵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帝手剑斩之,橞景隆守金川门登城望见棣麾盖开门迎降,御史连楹叩马欲刺棣被杀。】

  【这篇相对于上面又增加了一些剧情:盛庸和徐辉祖二人在浦子口打爆了朱棣的狗头,随后就莫名其妙的败退了,然后同样以朱橞、李景隆打开金川门,南京城破作为结局。】

  【清顺治年间《明史纪事本末》:

  六月癸丑朔,燕王命都指挥吴庸集高邮、通、泰船于瓜州,命内官狗儿领都指挥华聚为前哨。

  兵至浦子口,盛庸诸将逆战,败之。

  燕王欲且议和北还,会高煦引北骑至,王大喜,遽起按甲,仗钺抚煦背曰:“勉之!世子多疾。”

  于是煦殊死战燕王率精骑直冲庸阵,庸军小却。

  …………盛庸所驻海艘,列兵沿江上下二百里,皆大惊愕。

  师渐近岸,庸等整众以御。

  燕王麾诸将鼓噪先登,以精骑数百冲庸军,庸师溃,追奔数十里,庸单骑遁,余将士皆解甲降。

  …………其守将童俊率众降。…………孝孺即班中执李景隆,请诛之,曰:“坏陛下事者,此贼也。”群臣邹公瑾等十八人,即殿前殴景隆几死请亟加诛,不听。

  …………乃命谷王橞、安王楹分守都城门,遣李景隆及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往龙潭,仍以割地讲和为辞,观虚实以待援兵。

  …………方孝孺请坚守京城以待援,万一不利,车驾幸蜀,收集士马,以为后举。

  齐泰奔广德州,黄子澄奔苏州逃难,且促征兵。

  时王叔英在广德募兵,无应者。子澄欲航海征兵于外洋,不果。

  …………癸亥,燕先锋将刘保、华聚哨至朝阳门外。

  …………先是,左都督徐增寿谋应燕,御史魏公冕等请诛之,不听。至是,燕兵进屯金川门,…………责以大义,斩之。

  时谷王橞与李景隆守金川门,燕兵至,遂开门降。

  魏国公徐辉祖率师迎战,败绩。】

  【这篇加的情节就更多了:朱棣的狗头被打爆了,害怕了,想议和了。

  但是恰好朱高煦带着精锐骑兵到了,朱棣大喜过望说道:你大哥身体不好,你要多多努力啊。】

  【很合理,朱高煦是老二,李世民也是老二。】

  【就是不知道文人写这段时候有没有去李渊的皇陵前给他烧纸钱,交版权费?】

  【随后两军交战,燕军小胜一场。】

  【随后的记载基本和上面两篇等同。】

  【按他们三本书对靖难的记载:朱棣一路败到南京城下,盛庸歼敌百万胜利转进浦子口。】

  【某些时候我真的很怀疑建文帝和江南文人是集体穿越了,你就看看这个剧情,像,太像了。】

  【同样也是朝廷一路大胜,某军一路败一直败到南京城下。】

  【而且就这么巧,某人的御用文人也是江南的,都城也在南京。】

  ————

  【并且所谓的“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最早出自明朝正德辛未年进士姜清所写的《姜氏秘史》最后一卷:时战败,文庙欲还,适高煦帅兵至,文庙抚其背曰:“儿当再战,吾力疲矣,世子多疾,天下若定,以尔为太子。”于是高煦殊死战,竟败诸军。】

  ————

  明朝  正德辛未年间  公元1511年

  因天幕出现,朱厚照便让诸学子一同观看天幕之后再考策论。

  结果,惊喜,实在是太惊喜了。

  朱厚照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诸学子,却见一人满头大汗,连忙跪地请罪。

  “哦,你便是姜清?”

  “起来吧,始皇尚且不会因将来之事治罪他人,何况朕乎?”

  姜清连忙谢恩,用衣袖轻轻擦去额头汗水。

  朱厚照看着他的样子不由发笑,朕不仅不怪罪你,朕还要重用你。

  你既然胆子这么大,那干脆来给朕扛帅旗好了。

  什么?你扛不动?

  没事,朕心地善良,就只砍你一人的脑壳,不会祸及你家人的。

  ————

  大唐  不讲武德的武德年间

  秦王府和太子府的众人鸦雀无声。

  李世民满腹怨气:您可以不给,但不能承诺了要给又不给!

  李建臣也满腹怨气:您凭什么拿我的位置当奖励许诺给老二?您经过我同意了吗?

  二人直勾勾的盯着皇位之上的李渊。

  “看朕干嘛?”

  “朕脸上有花吗?”

  “能怪朕吗?”

  “还不是怪你太子不能打,怪你秦王太能打!”

  “朕有错吗?”

  “朕没错。”

  李渊心里越发紧张,老二的功绩太大了,封无可封。

  已经需要自己加上太子再加上齐王才能勉强压制住,结果你们现在不斗了?同仇敌忾起来了?

  那朕怎么办?直接退位吗?

  ————

  大明  北京

  朱高煦停下手上动作,满带期望的看着朱棣。

  结果迎接他的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

  “怎么?”

  “想学唐太宗?”

  “你也不看看你的样子,你除了打仗会什么?”

  “治国理政会吗?”

  “收税会吗?”

  “踏踏实实给你大哥当将军,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朱高煦不服气的辩解道。

  “有什么难的?”

  “咱拿着刀架在文官脖子上,他们会帮咱处理国政,帮咱收税。”

  “凭啥我就只能当将军?”

  朱棣一脚踢来。

  “滚!”

  朱高煦怒了。

  “老头子,你还不如李渊!”

  “我尖嘴猴腮,没有帝王之相。”

  “这个位子我不争行了吧?”

  “我去云南行了吧?”

  “我就在云南为国守边直到老死,行了吧?”

  迎接朱高煦的又是一记鞭腿。

  “好啊。”

  “你是想在云南招兵买马,等我和你大哥老死,然后好造瞻基的反吧?”

  “别以为咱不知道你想啥!”

  “你这点小九九全写在脸上了。”

  朱高煦怒了,彻底发怒了,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了最严重的抗议。

  “哼!!!”

  ————

  【文人是真的毫无逻辑,不讲道理。】

  【按照他们的逻辑:燕军从扬州向西推进,然后到达南京城西北方向的浦子口进行渡江作战。

  随后盛庸带领大军渡江北上和燕军野战,并且野战打赢了朱棣。

  随后朱棣被打没了心气,若不是朱高煦带着北方骑兵赶到,朱棣可能已经谈和了。】

  【但按他们逻辑,朱高煦好像一开始就没有跟随朱棣南下。

  朱高煦不是一直在朱棣下面被当成突击手使用吗?

  燕军不全是北方骑兵吗?强调朱高煦带的是北方骑兵又是什么意思?

  当然某一本记载的是北兵加番骑,好吧,姑且认为他们是写错了,应该是想强调朱高煦带的是投降朱棣的蒙古骑兵。】

  【但既然燕军在浦子口渡江,按照逻辑燕军是不是想从南京西面破城而入?

  盛庸在浦子口先是赢了一场随后又败了,陈瑄投降,所以燕军才能成功渡江。

  那燕军是怎么在被打败的情况渡江回去?】

  【随后盛庸退守镇江和高资港,战船绵延两百里。

  燕军也是战船密布,随后两方在高资港大战,朱棣用精锐骑兵大败盛庸。

  然后破镇江,再回头攻打南京。】

  【盛庸不退守南京城,反而一口气跑到南京城东距离一百多里的高资港。

  朱棣在浦子口(南京城西)放着近在咫尺的南京城不打,也跟着盛庸一路跑到高资港打盛庸?】

  【燕军都上高地了,连两座门牙塔都没了,只需要点水晶就可以了,结果南军不守水晶,去守边路一塔?

  燕军也不点水晶,非要去破边路一塔顺便杀人?】

  【这是推塔游戏啊,什么时候改成杀人游戏了?】

  【然后敌方出内鬼,打开东北面的金川门,随后朱棣破城?】

  【江南文人是真的把史书当做演义来写,怎么爽怎么来。】

  ————

  【那么事实的真相是怎样的?】

  【心机之蛙一直摸你肚子!】

  【高资之战港,朱棣还是一招鲜吃遍天,绕后但次次都能精准打赢。】

  【少量精锐骑兵偷渡过河,捅菊花战术,直冲南军后方防线。

  精锐都打不赢朱棣,更何况临时拉起来的壮丁,南军大败,盛庸单骑逃走,不知所踪。】

  【水师眼睛都看傻了,大喊一句:陆军马鹿,天诛国贼,奉天靖难,尊燕讨奸!

  随后水师全体投降。】

  【随后又派人去劝降镇江,并且让全军做好战斗准备,预防镇江守将负隅顽抗。

  结果镇江守将一看陆军马鹿全跑了,海军马鹿都投降了,那我还打啥?

  随即投降。】

  【燕军从东面一路攻克高资港、镇江,随后进攻南京城。】

  【陈瑄大概率是被火线提拔成为水师都督,专门用来背锅的,南京派他去浦子口统率残余的水师部队去和燕军拼命。】

  【陈瑄表示:啊?我啊?】

  【投燕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爷不伺候了,你们百万大军连战连败,结果现在让我去挡住朱棣?你们在开玩笑吧?】

  【陈瑄投降时候朱允炆能够动用的陆军、水师全都没了,陈瑄想挡也没办法挡,自己投不投降完全无关大局,有没有陈瑄投降朱棣都能够成功渡江,那陈瑄还不如投了,起码能活着。】

  【而到此时,在胜利天平已经彻底倒向朱棣的时候,谷王和李景隆才打开金川门迎朱棣进城。】

  【朱允炆、方孝孺等人为了守卫南京城,担心燕军利用城墙外的民居街道,将这些拆除做成攻城器具。

  所以朱允炆抢先一步,我走你的路让你无路可走。

  朱允炆派人把这些全拆了,驱赶百姓入城,结果操作不当引起大规模火灾。

  天气燥热又不下雨,连续烧了好几天,南京城墙至少烧塌了两处。】

  【建文朝廷此刻是天怒人怨,燕军进城就和喝水一样简单。】

  【谷王、李景隆开门,燕军自金川门而入,不过走个过场而已。】

  【并不是像某些人传的那样,李景隆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卧底,卧薪尝胆就等着这一刻。等个毛啊,他们开不开门,朱棣都能进南京城。】

  【如果单纯用清朝修订的史书以及明中期的野史来看,朱棣从北平起兵开始就一路被南军暴打。】

  【结果朱棣一路败到南京,而南军歼敌百万,胜利转进南京。】

  ————

  大明  应天府

  李文忠摇头苦笑,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徐达面露伤感之色,增寿死在燕王破城之前,辉祖又追随建文,我徐家自此虽是皇亲国戚,怕也是从此就没落了。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朱元璋心气稍缓。

  “靖难终于是结束了。”

  虽然肉都烂在锅里,但太丢人了,不是因为败了才丢人,而是因为这群该死的文人改史改的狗屁不通。上至尧舜禹,下至后世人,都看见了。

  “唉,老四,你若是进南京,会如何对待你大哥的其他儿子?”

  “又会如何对待朝堂诸臣?”

  至于为何不提建文帝?新皇登基,前任皇帝还能好好的?期待这个不如做梦比较现实。

  朱棣沉默片刻,望向父亲和大哥缓缓说道。

  “只要侄儿不图谋造反,儿臣保他一世荣华富贵。”

  “即便造反,儿臣也最多夺爵幽禁。”

  “至于大臣,儿臣只知道斩草要除根。”

  “要么踏踏实实跟着儿臣做事,要么就让他们为建文尽忠而死。”

  “官员而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下从来不缺想做官的。”

  朱元璋和朱标缓缓点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文臣武将除去已知肯定不会死的,皆是傻了眼。

  我们还在啊!

  燕王你都不避人了?当着我们面说要斩草除根?

  ————

  大明  建文二年

  济南城外正在挖掘壕沟引水的燕军部队突然看见城门大开,随即全军上马做好战斗准备。

  数息过去,只见一头戴乌纱帽,身穿团领衫绣有孔雀图案,腰间束带的男人骑马而出。

  “我是铁铉,我对燕王喊话!”

  “燕王可否内修德政,使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百姓安居乐业?”

  “又可否外御异族,使天下百姓免受流离战乱之苦?”

  “若可,我便携济南城而降,并为燕王殿下一路南下劝降诸城!”

  “我就在这里,等燕王的回答,你们速速去通报!”

  骑兵将领派人将铁铉团团围住,又派人快马加鞭去向燕王汇报。

  铁铉不管身边杀气冲天的燕军骑兵。自顾自的望着天,微风不燥,阳光正好,真是一个好天气。

  南京城内,李景隆召集诸将在青楼商议如何控制南京城。携南京城及建文帝而降,这可是大功一件,家族百年富贵在此险中求。

  史称:青楼之谋亦称青楼之变。

  《明史》:铁铉者,为天下苍生而降。

  南京诸将者,为家族富贵而降。

  ————

  【终于,经过四年的战斗,朱棣终于彻底胜利,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大一统王朝造反成功的地方藩王。】

  【目前史学家承认的大一统王朝只有:秦朝、两汉、新朝、西晋、隋朝、唐朝、武周、元朝、明朝、清朝。】

  【其中新朝可以不提,毕竟一世而亡。】

  【秦隋皆是二世而亡。】

  【西晋其实很勉强,只有刚开国时候算得上大一统。】

  【而武周很多时候是包括在唐朝里面的,毕竟武则天既是李治的小妈又是李治的妻子,实实在在的一家人。】

  【而完全没提到的宋朝是因为争论太多,南宋是铁定不算大一统王朝的,而北宋时而被承认大一统,时而又不被承认,所以并没有列入。】

  【华夏历史范围内,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皇帝的时期,无一例外都是大分裂时期,而宋朝和辽国两国国君都是皇帝,互相称呼南朝、北朝。

  而且辽国疆域就包括了汉唐旧疆。

  北宋疆域最大时一说280万平方公里,另一说320万平方公里。

  但距离北宋一千一百多年前的秦朝疆域都有340万平方公里。

  说难听点,北宋连战国七雄的地都没占全,怎么称为大一统王朝?】

  【只能说是局部统一王朝。】

  ————

  北宋  汴梁

  赵匡胤无比愤怒,西晋那个样子都能叫大一统,我大宋居然只能叫局部统一?

  合着大宋还不如西晋?

  努力奋斗多年居然还没秦朝疆域大?该死的赵光义,都怪你!

  即便如此赵匡胤还是没有动手打弟弟,别误会,不是因为爱。

  而是因为赵光义身上实在是太臭了,满身都是吐出来的粪水混杂着隔夜饭,顺风臭十里。

  ————

  大秦  咸阳

  始皇虽然不太懂平方公里的计算方式,但大为震撼。

  一千多年过去,还没朕现在疆域大?

  闹着玩呢?

  怪不得后辈动不动就拿宋朝当反面典型,这也实在是太弱了吧。

  ————

  大汉  元朔元年

  淮南王刘安看着面前的豆腐,越看越像自己造反失败被砍头时候时候脑子里流出来的脑花。

  你这后辈介绍的那么清楚干吗?

  孤当真就一点机会都没了呗?手下将士只怕是都以为孤是真的没有天命…………

  ————

  至于并不算大一统时期的各朝代藩王则是欣喜不已,后辈既然如此介绍,想必非大一统时期藩王造反成功的很多咯?

  那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孤呢?

  要不要改个封号,再改个名字?

  孤也可以当燕王,孤也可名棣呀,图个吉利呗。

  恭请燕王朱棣殿下为孤赐福。

  ————

  大明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

  宁王朱宸濠看了看身边面露苦色的将领,又看了看交头接耳的几万大军,一发狠,大声说道。

  “我命由我不由天!”

  “攻安庆、破南京,赏金银、赐土地、公侯万世、与国同休!”

  想象中的一呼百应的局面并没有出现,仿佛还能听见前排士兵在议论自己是不是疯了……罢了……人心散了……没法带了。

  “来人啊,把孤绑了,孤去陛下面前请罪。”

  虽然声音很小,但数万大军仿佛顺风耳一样,都听见了,连忙单膝跪地。

  “王爷圣明。”

  朱宸濠是真的想投了,死也好,囚禁也好,不玩了。

  但他不知道他的折磨才刚刚开始,朱厚照不接受他的投降,说他是诈降,并派遣王阳明手把手教他造反。

  朱宸濠哭了……你要收拾江南文人,你自己收拾呗,凭啥拿我当棋子?让我来当这个坏人?

  还有天理吗?

  还有王法吗?

  ————

  大唐  显庆二年

  东都洛阳宫殿之内,李治与武则天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搏斗。

  李治略胜一筹,掐着她的后脖颈,以一种怪异的姿势,将她死死的摁在了桌案之上。

  李治听着后辈讲到小妈,体内洪荒之力直冲云霄,冷哼一声,趴在她身上。

  “媚娘……”

  “陛下……”

  郎情妾意,好不美哉。

  倒是苦了贞观年间的李世民。

  李世民仿佛被重物敲击脑袋一般。

  又似针尖刺入脑髓一般,瞬间头疼的难以忍受。

  痛的李世民双眼直翻!

  长孙皇后连忙呼唤太医,又站起身来为他按摩头部,还连连劝慰。

  “陛下,理智一点。”

  理智?李治?

  还别说,劝慰的挺有效果,越来越疼了。

  ————

  大隋  大兴城

  已经改名为杨世民的李世民虽然还年少但也是犯了头疾。

  也幸好年少,头疾并不严重,硬挺了一会便不疼了。

  却不料杨坚及独孤皇后看见他头疼,心痛不已,急忙将太医全都叫过来守着。

  至于他的父亲杨渊……额……以前叫李渊只能在杨坚的命令之下给杨世民做起了头部按摩。

  杨渊欲哭无泪,明明我才是太子,他只是太孙而已,到底谁是谁的爹啊?


  (https://www.02shuwu.cc/3635_3635288/1111105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