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魏一箭的箭
三百斤石担上有一种叫“软肌散”的毒。无色无味,一旦与肌肉摩擦,产生热度,就会使人产生短暂的泄劲儿,俗称无力。
体质敏感的,还会轻微发麻。
这种药因为不易让人察觉,防不胜防,成本很高。但因平时作用不太大,很少会有人用。
岑鸢却是知道,这药在古代听来古怪,其实就是一种专门麻痹神经的药,里面应该有麻醉一类的东西。
在申大夫眼里,这药很平常,算不得稀奇。在其他几位太医院的太医眼里,虽然不算平常,但用特殊方法一验就能验出来。
这是整个太医院的结论。
考试还在继续,但有毒的石担被西影卫带走封存。
这件事必不能善了,考试作弊,毒害国家栋梁,这哪一项都是死罪。
整个兵部都笼罩在阴影之中。因为器材全是由兵部负责,也就是说,犯案的是兵部一员。
兵部尚书在得到消息后,勃然大怒下令,“兵部自查!必须赶在西影卫之前把人揪出来!岂有此理!”
搞不好,他这个兵部尚书的官帽都保不住。
这事有专人处理,岑鸢就不再插手,而是带着云起书院学子赶去了步射场。
云起书院一离场,看台上的观众大半随之离场。
举重场……几乎空了。
刚才还觉得全场闹轰轰的孟大人有些不是滋味,心里空落落的。怎的就走了?不再继续看看?
出了器材涂毒事件,本来就心情不好,现在心情更不好了。
原本提倡严肃考试,严禁观看的郑大人也皱起了眉头,“这些人简直……不知所谓!看谁不是看,怎的就全跑了?”
蒋大人笑笑,“人家是来看时云起,来看时云起所在的云起书院的,又不是来看你我这些糟老头子。”
郑糟老头子:“……”
话不投机就闭嘴!
观众席上依然拥堵着,人群向外移动缓慢。
“前面的快走呀,不然看不全了!”
“吵什么?谁不想快点,这不堵着吗?显得你能是怎么的?”
眼看就要吵起来,有和事佬劝架,“别急别急,大家都别急。步射场空得很。听说正在考试的是仲夏书院,人很少。”
“那也得快点,人满就进不去了。”
东羽卫和卫皇司都在维持秩序,“一个一个进,赛票拿在手里,等待检票入场,严禁喧哗,严禁打闹。”
人群中,魏采菱有些发愁,踮着脚尖往兄长魏屿直的方向看过去。
她知道,兄长心里憋着一股气劲儿。
自从知道时安夏订了娃娃亲开始,魏屿直就变得越来越沉默。
整日不说一句话,只顾埋头练武。这次武举,就像是拼了命一样。
原本岑鸢也是书院中的一员,魏屿直就打定了主意要在武举场上与其见真章。
谁知人家摇身一变成了教谕,魏屿直有苦说不出,如同一拳打在棉花上。
魏采菱知兄长对时安夏有很深的心思,可怎么办呢?就算时安夏如今没有成亲,也不可能跟兄长有什么交集。
魏采菱又看了一眼身边的时安夏,见小姑子小心扶着阿娘的木质轮椅,正小声说着刚才考试场上好笑的事。
时云起悄然伸手过来牵她的手,低声问,“娘子,有心事?”
“没,没有。”魏采菱摇摇头。
时云起笑道,“放心吧,兄长一向沉稳,不会失了准头。”
他说着话,便是看向远处的魏屿直,正好瞧见岑鸢走过去。
岑鸢大步走到魏屿直身边,沉声道,“魏屿直,放松些,你这个状态会影响步射发挥。”
魏屿直压抑着情绪问,“我什么状态?”
岑鸢皱着眉头,“你什么状态还用我说?”
魏屿直负气朝前走,“别拿你的想法强加于我!也别随意揣度我!你不是神!”
岑鸢瞧着随时都要爆炸的魏屿直,不由得微眯了眼。
这状态可以拿下举重场的满分,因为全靠一身蛮力就能达到。但像步射骑射这种考验心性和技巧的科目,稍有差池,就是天差地别。
步射即远距离徒步射箭,总分值共计十五分。
举子在五十步外,用一石弓射出五箭。
以十羽为一分计算,一环为一羽,最终四舍五入羽数计分。譬如一人总共得了四十二羽,即只能记四分;若是四十七羽,那就是满值五分,以此类推。
一百步外,弓不作要求,也是射出五箭。
这里的十羽依然为一分计算,一环为两羽,满分为十分。
观众席上已坐满了人。
时云起一直站着配合东羽卫和卫皇司维持秩序,直到大家都安静坐下,他才坐到了魏采菱身边。
时安夏正在给阿娘详细解说步射规则,以及云起书院学子的情况。
姚笙原先是不想来的,说自己反正看不懂。
是几个孩子坚持要带她出来见世面,时云起说,“您去见证一下我大舅子和我表弟的风光时刻,这些人可都是您的亲戚。”
是啊,她现在竟然也儿女双全,且还有了儿媳妇,有了女婿,再不是那扔在地下室等死之人。
她不想孩子们失望,就来了。想不到这么有意思,比看戏都有劲儿。
尤其女儿一直围着她转,就担心她有一点点不适。
姚笙柔声道,“夏儿,阿娘知道了。你不必太小心我的情绪。我现在很好,你还有谁要招呼的,尽管去招呼。”
时安夏笑着,“阿娘,都招呼好了。”说着,她探头越过唐楚君,看向魏采菱,“嫂子,别忧心啊,魏哥哥会考好的。”
魏采菱心头暗暗叹气,脸上却不显,“我哥哥那人粗心得很,举重能拿满分,步射骑射可不一定。希望他超常发挥。”
时安夏摇摇头,“我上次见过魏哥哥步射,又稳又准,不错的。”
其实何止不错,那就是个神箭手。
上一世,国破家亡时,魏家最终摒弃前嫌,让魏屿直带着魏家有识之士上了战场。
他不要朝廷官职,也不受将军调配,却常出其不意改变战场结局。
凭的是什么?正是手中一把弓,背上一筒箭。
他穿梭在山林,他栖身于树梢,他隐藏在草丛,出其不意就能将对方将领射杀于马背上,或者城楼上。
江湖上人称“魏一箭”,战场上令人闻风丧胆。
在惠正皇太后大胜回朝,刚进城门时,一箭从她耳边刮过……正是魏一箭的箭。
(https://www.02shuwu.cc/3586_3586732/1111074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