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记录者的密码 > 第29章 眼睛会说话的女孩

第29章 眼睛会说话的女孩


西昌县三羊镇中心小学院内建了六、七座塑料大棚,初春乍暖还寒,孩娃们被安排到大棚小学里上课。早上冷得直哆嗦,中午晒得直冒汗。。。

  拨打新闻热线的是三羊镇中心小学孩子的家长们,到了,还一个劲的说:“千万虽说是我的打的电话,要不孩子就得挨批评了。”

  三羊镇归西昌县管辖,早些时候王萧萧去过那里。

  整个县域境内“七山二水一分田”,又以低山面积居多,其次是丘陵、河谷平原。

  即使这样,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竟然有50余座。又有5条大河蜿蜒逶迤跨县入海。

  西昌县历史可以源起到夏、商、周,各个时期又有不同的建、设。冀州、幽州和燕国,以及至后来秦、汉、晋、南北朝、隋、唐时、宋代、元朝、明朝,在这里都有历史足迹佐证时代的久远。到了清朝时期,这里的百姓用山涧里的龟壳,酿制成酒,送到了宫里,皇恩浩荡,免去了后来成为县城的村子所在地,百姓的税赋。

  后来这种用龟壳泡制的酒,还一度进入了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

  西昌县有山,有山就有矿。锰、钼、铁、铜虽然丰富,一直没有被列入到国家的开采。这一地势起伏复杂,二是对山林的保护限制。有矿不能开采,春季风大雨少,夏季热雨集中,秋季雨少低温,冬季干燥寒冷,十年又有九旱。

  于是当地就有了一段顺口溜。

  春夏持平60天,秋季日照时光短,十年倒有九年旱,又愁粮食又愁暖。

  这个贫困的帽子就一直也摘不下来。

  上一次到西昌县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

  西昌县是省里有名的贫困县,有了名,也自然就成为主要领导的扶贫点。

  既然是主要领导的扶贫点,自然就会得到更多的关照。

  各厅局也是争着想办法,帮助摆脱贫困,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于是,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这县里最贫困、最往山里的村子里,就修了一条扶贫路。

  这条扶贫路绕过山村后,又通往了县城。

  两侧连绵不断的山峦,中间是四、五十米宽的峡谷。

  一行三辆车在峡谷间的道路上颠簸着,缓慢的向前行驶。

  道路是靠着山间北侧,依山修建。

  顺着路南明显是一条山间小河。

  只是河中没有水,到处是散落的石砬。

  日头被山间林木挡住了,白天也如落日前般的余辉散落,一会明亮、一会幽然。

  这次来西昌县两件事。

  一件是来陪着扶贫,做个报道。

  二来再就是接到反映,扶贫路成了破烂路,做个采访。

  这次帮扶对象,是两个女孩。

  两小时前,车队到达了林子头村。

  林子头村在这条破损的道路起点处,向北沿着两山之间的村路,一直往里走。

  走到尽头的水库下方就是了。

  水库不大,上游林子比较茂密,山上的水缓缓的流了下来,进入水库之后,再通过坝上的溢流口,缓缓的向下流,就成了路边的小河潺潺流水。

  这次来扶贫县,目的很明确。

  来人是妇联和团口的,通过当地对口单位,帮助介绍两个贫困户,要求是女孩,十二、三岁,要聪明、灵秀一些。

  帮扶的时间可以不受限制,可以一直供养到大学。

  至于为什么选择女孩。一路上来人也不隐晦的说,家里没有孩子,实际上是做收养打算的,如果选择男孩,怕将来男孩要顾家,养活山里的爸妈。再就是将来婚姻嫁娶,处理不好了,好事变成了坏事。

  如此算计,自然也不多余。

  那个时候,深山里人穷,并不奇怪。

  山上野菜、山榛倒是不少,交通不便,送不出去,也进不来收,又当不了粮食。

  河套子里种些苞米、大豆,勉强换些钱,加上自家地里见些菜,就算过得下去。

  村里年轻一些的都走出去打工了。

  自己在劳务市场上做些力工、小工。

  人多活少,来了主顾大家争着压价的去。

  钱不多,一把一利落,到头来去了吃喝,一年到头,带不回家啥钱来。

  苦就苦了那些被包工头带着出去干活的。

  老板黑心,去了说是月结。到了就变成了季节,后来到年根底一块算。

  包工头负责管吃、管住,想想能把钱攒到年根底,一并多些带回家中,省了放在手中留不住。

  想是想的好。可到了年根底,老板不是找借口溜了,找不到人。就是没有钱,爱怎么的怎么的。

  老板找不到,就找包工头。包工头挣的是人头钱,老板不给钱,包工头也没钱,一年到头的吃花都是借来的,又不能不让大家回家。于是,有能耐的千方百计,找老板先支些钱,让大家回家过年。没有能耐的,怕回去乡里乡亲的无法交待,只好咬着牙,硬着头皮,借高利,先把年过去。

  从十一月底上冬,工地没活了,一直到来年一月春节前,农民工、包工头,忙的、盼的就是把工钱拿到手。

  老板自有老板的算计,知道一点不给是不可能的。但拖着有拖着的好处,  钱总是握在自己手里舒坦,就把勉强够农民工回家的钱留够后,把余下的钱借出去,挣些高利息。

  来年工人都回来了,新的工程款下来了,再把欠的钱补上。

  三、四月份,工人回来,钱到手了,寄回家里,用在了买化肥、种子钱上,家里就又没了钱。

  年复一年,山里人根本就难见到钱。

  这是会算计的老板,也有算计走眼的时候,借出去的钱,回不来了,那就只好跑路了。

  这一跑路,就把包工头坑了。打点从家里带出来的工人的钱,是借的,而且是高利息借的。

  老远从山里跟着出来,干了一年到头钱拿不到,一家子人盼着、等着。于是,回到村里,家也不回,跟着跑到了包工头家里,骂、闹、砸,搞得家里从老到小不得安宁。

  不管如何,这能走出去的,今年不行,来看还有盼头,还算不得贫困户,挨不到被帮扶的份上。

  这次县里给推荐的贫困户有两家。

  一个女孩家里,双亲有病,而且是精神上的疾病,整天坐在家中的坑上。家族顾及面子,不时的算是一些照顾。好在父母、兄弟姐妹都在,不至于吃不上饭,穿下上衣。

  女孩子见了来人不吱声,也没有表情。

  于是一行人给家中留了些米、面、钱,就走了,去了下一家。

  这家中女孩很是机灵,齐眉的头发有些散乱,有几天没洗了,发的却很好。脸也应当一天没洗了,透着红的面庞,很是清秀。

  见了来人,山里孩子腼腆,没吱声,可大大的眼睛能说话,能和大人交流。

  村上的人介绍说,孩子她爸整天的无所事事,就是喝酒。头了年上边扶贫,送了羊养活,结果被拿去换酒了。后来送了种子,也被换成了酒。

  家里生活有上顿,没下顿。

  孩子她娘见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走了,不知道去哪了,只是偶尔通过家里舅舅,给孩子捎些钱来。

  女孩十一岁,正要上初中,家里这样,去不去还不知。

  这个女孩很让人喜欢,于是来人就和县里的人说,就这个女孩了。

  条件是将女孩送县里上学,住在县里,不要去镇上的中学了。

  村主任听了非常高兴,是为女孩高兴,也是在为村里高兴,希望来人经常来村里看看,村里有好多事情,要求到省里。

  说着,村主任把孩子的舅舅找了来,把留下的米、面给了孩子的舅舅,让定时的送一些过来。

  又转过身来,把村里的会计找了来,让把钱收下,需要的时候,由孩子的舅舅和孩子一起来取,整个过程,孩子  的爸爸一直没有出来,也没有露面。

  村主任的一系列操作,很让大家满意。于是,大家留下了联系方式给女孩,也满意的出发奔县城了。


  (https://www.02shuwu.cc/3557_3557067/1111111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