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 第163章 天才之争,恐怖如斯!

第163章 天才之争,恐怖如斯!


“晚上好,各位元旦快乐,大家都放假了吗?在这里向从事服务行业的朋友致敬,每年在公众最闲暇的时间,反而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也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和贡献,才能让我们享受到一个美好的假期。

  欢迎来到新一年的《故事人生》,我是主持人顾知书,是的,我回来了。”

  顾知书的声音从广播内传出,让无数听众心里一暖,脸上也浮现出笑容。

  很多女听众更是心都要融化掉了,多么温柔的男孩子啊!

  他在节目里向服务行业的人员致敬,但在元旦的夜晚上节目,开广播,何尝又不是一种加班呢?

  大家都知道,顾知书请假去京城,是有任务安排的。

  顾知书虽然因为保密的原因,没有对外公开详情,但有小道消息传来,顾知书是去央台录节目了。

  有网友曾拍摄到他出入央台摄影棚的照片,像素不高,整体比较模糊,像是拿遥遥领先在一个很远的距离外偷拍的。

  不过有人扒出了一旁卢宁的服装,和她当天上新闻直播时的服装一模一样,基本可以坐实这个消息。

  顾知书去央台是录制了什么节目?

  这个问题甚至压倒了《深夜唱诗班》的首播,成为粉丝们心目中关心的头号问题。

  但在这种情况下,顾知书还是在新年第一天就飞回到宁城,并且在当晚就在节目上和大家见面。

  虽然吧,也没有粉丝提出强行要顾知书在新年第一天必须要开播这种要求,但顾知书有这份心意,还是让粉丝心里暖暖的。

  就像女朋友嘴巴里总是在说,她不需要情人节礼物,你可以陪伴在她身边就很好了。

  你真不准备礼物试试?

  试试就逝世!

  人心总是会期待更多的惊喜。

  “大家都看完《深夜唱诗班》的第一集了吗?没看的朋友建议上小破站看一看,挺好的一部国风动画,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啊?

  这么光明正大地打广告?

  基本上能在今天守在电台前收听节目的,都是忠实粉丝,自然不会错过昨晚的《元日》首播。

  哪怕没有空第一时间就熬夜看,好吧,其实一部六分钟不到的动画,也没啥资格谈“熬夜”这个话题,反正晚上没空看的,第二天也都补上来了。

  而且在各大网站论坛社区内的讨论度极高,不仅仅是因为古诗的质量,还有动画带来的感慨,以及关于传统节日的种种讨论等话题,都把热度冲得很高。

  即使不是深夜宇宙系列的粉丝,看见“年味是不是越来越淡了”这个词条,也会下意识地想要点进来,发表一些看法。

  加上任何话题底下都能找到独特吵架方式的键盘侠们的力量,让这部凌晨首播的动画片,短短一天时间不到,就拥有了超过300w的播放量,热度惊人。

  各种自来水也是无处不在,纷纷在为这部“国漫”卖力宣传。

  但粉丝们给你宣传引流是一回事,你顾知书自己打广告是另一回事。

  有人已经扒出来了,关于望筱书文化传播工作室的一些内幕,其中,主要负责人林望、莫筱、顾知书三个名字,就很引人注目。

  不难推断,是这三人各自使用了名字里的一个字,组成的工作室名称,竟是如此简单。

  亏得之前还有一大堆人在网上分析,说这“望筱书”三个字,十分具有韵味,很符合国风文化气息云云,吹捧了半天,不知道面对这个残酷的真相,内心会作何感想。

  你顾知书身为工作室的老板之一,自己给自己的作品脸上贴金,属实是让人有点绷不住了。

  “相信大家都有留意到了,《元日》的作者是王安石,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那今天,我们就顺便来聊一聊这位‘拗相公’的生平事迹吧。”

  来了!

  听众们精神一振,果然是王安石。

  大家就知道,在新年第一天,顾知书肯定会抛出一个重要人物作为主角,目前主流猜测是李白或者王安石。

  前者的人气一直居高不下,每天都有人在留言呼吁,让顾知书搞快点。

  但后者的人气同样一点不差,因为“唐宋八大家”里面,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事都已经讲完,每一个人的故事里面,都有王安石的存在,几乎说明,只要生活在那个时代,就绕不开这个人物的影响。

  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被“新法”二字所串联起来,王安石身为宰相,几乎是以一人之力,影响了千千万万人的人生。

  对此等人物,你怎能不感到好奇万分?

  况且半年下来,大家也都看明白了,顾知书做节目,都是有一套内在逻辑的。

  节目内容往往会和书籍出版、网络视频以及一些实时事件相关。

  既然《深夜唱诗班》第一集的作品就是王安石的《元日》,他又怎么可能不在今天展开这个传奇人物的故事人生呢?

  小板凳和瓜子早已经准备好了。

  “南宋有一位叫沈晦的人,他曾经说过一句话:

  【自古及今,天下秀才只有三个。孔大头一个,王安石、苏轼合一个,和晦乃三个也。】

  这里你们可以忽略掉最后一句话,因为这就像说‘我和科比合砍81分’没有太大区别。

  但从这句玩笑话之中,也能看出,当时人们对王安石的评价,到底有多高。

  他如彗星一样显现于十一世纪神州大地的天空,以前无古人的大改革运动,试图将旧有的社会制度连根拔起,以一己之力止住王朝向下滑落的颓势,只是不待克尽全功,他便又倏然地从历史的天空中消失,实在是让人感到惋惜。”

  顾知书的风格,总是开门见山,在开篇就把格调定得极高。

  苏轼有多厉害,大家都见识过了,说是“全才”都不为过,诗词、文章、治政、种地、下厨,样样精通,无所不能。

  而王安石竟是和苏轼并列?

  且是出自一位南宋文人之口,要知道,这南宋和北宋可没隔着多少年,找找关系,你甚至还能找到一些和当事人沾亲带故的亲属朋友,找到当事人亲手书写的文稿,获得最精准的一手史学资料。

  年代越是接近,失真的概率就越低,得出的结论就越准确。

  王安石到底做了什么,写了什么,又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能让他与千年难出一个的苏轼并列?

  实在是让人心头痒痒,好奇万分。

  “可能天才都是从小就会呈现端倪的,苏轼苏辙兄弟如此,王安石也并不例外。

  谁还不是个少年天才了?

  王安石自幼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基本只要他读过一遍的诗书,就能脱口而出,讲得头头是道。

  可能就是这个读书天赋太惊人了,他一生都手不释卷,有书必读,笔记、小说、经文,杂书、医书、史书,但凡和‘书’字沾边的内容,他都绝不放过。

  可能正是因为读书太多,见识太广博,以至于他一生都没能遇到值得他仰慕的老师,书籍就是他唯一的老师!

  不知是不是书中的人物太出彩,还是书里的君子太高尚,总之,对书籍的爱好和沉迷,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王安石的交友标准。

  某种程度上,王安石对朋友的要求,可能太过严苛了,和现代很多人选择老婆的标准差不多。

  不仅要文化水平相当,聊得来,还要对思想品德上有要求,得是个善良温婉之人,这些硬性条件达标了还不够,你还得和他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才能成为他的朋友。

  这点精神上的洁癖,可能也为王安石往后遭遇的挫折,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他低估了人性的下限。

  王安石对自己和对他人都有很高的要求,他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去哀叹一个神童天赋的陨落,这篇文章名为《伤仲永》。

  简单来说就是在王安石的母亲娘家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人,出生在农民家庭,五岁的时候都没接触过书写工具。

  突然有一天,他哭啼着说要这些书具,把他父亲都惊呆了。

  父亲去邻居家借来书具,方仲永立刻就写了四句诗,并且还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全乡人都把他当作天才,但凡指定一个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而且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后来有人花钱求方仲永写诗,父亲觉得这有利可图,就天天带着方仲永到处贩卖诗才,不让他去继续深入学习。

  十二三岁时,王安石让方仲永作诗,写出来的东西已经名不副实了。

  又过了七年,王安石从扬州回来,再问舅舅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

  ‘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是这么评价这件事的——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人要优秀得多,可谓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但就是这么一个天才,最终还是成为一个平凡的人,。

  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后天教育。一个天才,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都成为一个平凡的人。

  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够天资聪颖,本来就是普通平凡的人,还不去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关于这篇《伤仲永》的原文,我贴在了微博上,大家感兴趣可以去阅读观看。

  我想说的是,王安石写下这篇《伤仲永》时,自己也不过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却能发出如此言简意赅的劝学之声,振聋发聩,让人感觉像是圣贤文章,你不得不感慨他的少年老成。

  或许,这篇文章也是王安石对自己的告诫和警醒吧,在这个年纪有此觉悟,日后干出那么一番事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伤仲永?

  很多听众立即就打开微博,找到顾知书的主页,果然在最新的动态里,看见了他新发上去的文章。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看完之后,头皮发麻。

  这尼玛哪里像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能写出来的文章?

  你说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写的,反而更能让人接受!

  而通过这么一篇散文,王安石的形象算是彻底地被立起来了。

  一个人读书读到什么程度,才能配得上“少年老成”这四个字,也许从王安石身上,你就能找到最好的答案。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人喜欢拍段子,让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在镜头面前,数落爸爸的不是,教导爸爸要省钱、要自律、要学会孝敬爷爷奶奶,要在开车的时候注意礼让行人等等。

  这些段子一看就是有剧本的,是为了博取关注和流量,故意为之。

  但王安石,他是真写啊!

  这篇《伤仲永》一出,警醒的就不是一两个人了,直接影响后世千千万万的人!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指点江山,恐怖如斯!

  …………

  “天才的圈子总是很小的,王安石最早结识的朋友是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他不但是王安石的同乡,两边家族还有姻亲关系。

  王安石在十七岁的时候就认识了曾巩,两人惺惺相惜,时常在一起谈论时政,交流为人处世的心得态度,后来不能经常见面,也会保持书信往来,交往密切。

  公元1042年,二十二岁的王安石在科举中进士及第,嗯,在这里插句题外话,苏轼二十一岁中举,苏辙十九岁中举,这几位都是特例,是天才中的天才,不是普通情况,大家千万不要形成刻板印象,以偏概全。

  因为像王安石的好朋友曾巩,就‘平凡’多了,他擅长策论,但不擅长考试文章,因此直到三十九岁那年,等到同样注重策论的欧阳修主持科考,他才最终顺利中举。

  那一年,曾巩名列第一,苏轼排名第二,苏辙名列五甲!

  对,就是这位曾巩,即便身为状元,即便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和他身边的这群妖孽比起来,都显得是如此平凡,命运多舛。

  也由此可见在天才圈子的争夺里,你想要在历史上留下一个显赫地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得到多少命运之神的偏爱和垂青,才能在天才俱乐部里获得一个靠前的名次……”


  (https://www.02shuwu.cc/3515_3515496/1111098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