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落难情缘全文阅读 > 9016章 业由心造

9016章 业由心造


  我们一般人的心理,都是将善恶分得很清楚,例如小孩子看图书,常会问父母书中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其实这个善恶的观念,只存在形而下的世间,但是在形而上的道体上,不但没有恶,也没有善的存在。

真正得道的人,善恶两头都不起。若能不起善与不善的念头,就进入空无相的本际,而通达佛道,进入不二法门。

所以,有时我们原本以为是很清净的,哪知道更烦,听的都是人我是非。为什么如此?因为没有做到无相,仅在外表追求道德行为。中原理学发达,理学就像是佛教的律宗,讲的是做人的道德规矩,都是君子与君子,小人与小人之争。究竟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搞不清楚。一些理学家的评语讲得好:平时无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一点用也没有!平日道貌岸然,头头是道,想到国家出了大事,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上吊投海的份。

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眼同不?有什么差别?所谓佛以慈眼观众生,所以画佛不难,可是要画佛的眼睛真难。我要一位画师替我画张菩萨像,过了两个月画好了,我看了一下,觉得差不多了,但是交代他点睛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好坏都在此了。

尤其是画佛像,眼珠子点对了,跟活的一样。我要这位画师点睛前吃三天素,沐浴净身后,打坐静下来,等灵感来了,拿笔就点,包他成功。善眼是有智慧之眼,看一切都通达了。

看相的人,看人心地如何,智慧如何,是先看眼睛。就这么一对眼睛有千万种不同形态,但是不论什么形态的眼睛,修行到某一个程度时,善眼就出来了,自然变得慈祥。你们抱怨眼睛不好的,要知道那是可以经由修行转的。眼睛不好就是病,病由业生,业由心造,能转心就能转业。若此心不能转,又有什么用?

善眼菩萨的报告说“一相无相为二”,佛法中有个大法门叫作一相三昧,另有一个法门叫作一行三昧。

什么是一相?就是禅宗祖师说的“打成一片”,行住坐卧都是那个境界,这也就是一相三昧。若你只是上座有禅,下座无禅;口中有禅,心中无禅,那有什么用?就算你在修行,即使你在说佛法,也是造业,说不定错误引导人家,一字之差五百年野狐身啊!当老师的要特别注意,误人子弟是罪过无边的。像我当年有几位老师把我误了,可是我还是很尊敬他。

相,就是境界。念佛有念佛的境界,止观有止观的境界,学密宗观想有观想的境界。学密宗的观想,每一个坛城(道场之意)观想起来都不同,每一个佛像观想起来也不同。

我们学佛修行要能做到不着相,怎么样是不着相?就是不跟随一切现象而转。如果以为现象只是我们身心以外的现象,这样的观念对佛法是不够深入的。

我们反转过来看,内在的一切境界也都是外相;换言之,自己心性之体所起的一切现象都是外相。例如,有人打坐,因为生理上的气机,地水火风的作用与心理上的宁静,拿物理观念说,彼此摩擦,就看到一些境界。这些境界都是相,是外相,不是道体。

这种外相多半是由于生理的不平衡而引发的。如果认为这种现象是道,久而久之就入魔了。这个魔不是什么鬼,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最后搞成精神分裂。这个道理就是因为自己着相。

到了没有境界了,就是无相,这是与一相相对的,就成了二法门。实际上,无相还是相,空也是相。无相是空吗?这只能勉强这么说,真正说来,空也是相。所以《心经》上观自在菩萨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那么无相在哪里呢?无相在有相中。这比较难悟进去了,“一相即是无相”,因为相是生灭法,不住的,了解了,当下即是,一相就是无相,不用另外再去找个无相。但是也“不取无相”,所以你守住个空也不对,你起心要取个无相就又着相了。

其实,一相也可,无相也可,正如同我常说的:“有时且念十方佛”,起有相念佛之心,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事闲观一片心”,是无相境界,是禅。

这是禅净双修。如此有相无相“入于平等”,没有矛盾对立,那就是入不二法门。净土与禅,净土与密,都是不二法门。

我们做个实验,你看书上这个“二”字,大家都了解两横是二的意思,这是因文字相而意识到它代表的意义。

你如果不通过思想意识,只盯住看“二”,过了一阵子,你会认不得了,不晓得是什么。

因为这两横是个观念,所以你看这个字懂它的意思,联想到二的观念,后面是有个意识的作用。

这个文字本身,在我们眼前是个相,它本来是空的。

你打坐想证得空相,很容易,就写个大大的“二”字,放在眼前盯着看,看了一阵就不知道在看什么了。所以一切现象本身就是无相。

在这里,讲了许多不二法门的道理,很多都可以用现实体验,进入道体的境界,你们自己要留意。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不是狮子,是人天之师。罪就是普通讲造业,福是修福报。人有福报是善行来的,遭遇烦恼是宿世业力和今生的行为来的。

罪与福相对,同善与不善有密切关联,人活着都是受罪,尤其是年纪大了,更会受生老病死之苦。

完全无病无痛,心情永远是快乐的,这是最大的幸福。

能这样就是福报中人,福报不一定是钱多或是地位高,钱财愈多、权力愈大,他的烦恼可能比一般人更多。

所以什么是罪,什么是福,很难下定义。从中原儒道两家的观念看来,什么是幸福?知足常乐就是。

人能安于现实就是幸福,但是人类的心理,不论古今中外、男女老幼,统统是不安于现实的,这是人的通病,所以统统没有幸福。真正的幸福在哪里?就如禅宗讲的,“当下即是”,就在现在这一?x那。

你现在有张椅子坐,手中有本《维摩诘经》,不管它是二是不二,就把心一放,那管你是讲佛经也好,唱歌也好,安于现实马上就舒服了,这一下就是福,就在一念之间,这就是不二。

前段有一位同道说他乘马车过来,他开上一条刚刚新修好的公路,然后告诉我这一条叫马杀鸡路,我被搞得摸不着头脑。

他解释因为路修得不平坦,马车跑过去,一路在颠,就像公路在给我们按摩,我听了哑然失笑。

如果换一个心态,那不一边乘车一边骂修路的人才怪,这就是个安于现实的例子。由这个罪与福讲到马杀鸡,你看它明明是受罪,给人又捏又??的,还要吩咐师傅重一点。

嘿,再重一点就痛死人了,轻微的痛和刺激,我们把它当享受,在受罪当中求福。可见罪与福只是我们观念的区别,因一念感受不同而生,它们的本性是一个东西。

再举一个例子,泰国盛产的榴莲,号称是水果之王,但是很多人连闻那个味道都受不了,不用说吃了。我生平第一次吃是二十多年前在泰外,招待我的朋友极其慎重地端出来时,那个气味真不敢恭维。但是同桌一位德高望重的朋友都说这是珍品,劝我试试。

既然如此,我就把心中负面观念拿开,当成是好吃的吃。头三口真不好吃,不过我装作好吃的样子,到了第四口,我吃出滋味来了。从此就敢吃榴莲了,每次碰上了也吃个一两口。这真像是北方人吃臭豆腐一样。你能把感受观念拿掉,受罪与享福都是一回事。

有位同道开始带人学静坐,他告诉我有一个问题,学静坐的人真到了空的境界,每个都会害怕的。我说,你们是穷小子发了财就忘了穷。一切众生都怕空的,都抓着个有。

《金刚经》说,如果能在空的境界来临时不怕的话,这人的善根是过去生亲近了无量佛所种下的,空对他实在是一种享受。一个人单独过生活,那种寂寞和无聊,能够当成享受才能学佛。享受与不享受,罪与福,只是在一念之间,不是两样,如果当成两样就是有分别心,是不能学佛的。

能了解这个道理,就不是普通的智慧,是金刚慧。金刚是形容颠扑不破的意思。有这样的智慧,自然不受一切相应理论所束缚,连解脱束缚的观念也没有了。如此,是入不二法门。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着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在慢慢地走入佛法修持的正题了。修持佛法得道,是得无漏果。佛法同一切外道所共有的神通有五种通:天眼通(现代有人称第三眼)、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不共有的是第六通,就是漏尽通,是外道做不到的,若是外道也修到了漏尽通,那就不叫外道了。

什么是漏?我们的六根都在漏。这一代年轻人眼漏得很厉害,近视眼特别多。当年我每天看二十卷经,几乎除了吃饭、上厕所、睡眠之外的时间统统在读书,真做到了手不释卷、眼不离卷,字又那么小,还要做笔记,这么弄下来,眼睛也没弄坏。灯是油灯,用一小盘花生油和棉灯芯,如此而已。虽然灯不是很亮,但也会伤眼。

我们的生命就一直有六根在漏,不要以为只有漏才叫漏。除了前五根,你的思想烦恼不能停的话,意根也在漏,当然不能成道。得阿罗汉就是得无漏之果,是真正入定,六根不动了,内外皆绝。

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有四句话,是小乘法门的极顶,也是无漏法门的境界:“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一切外缘都放下了,内在连呼吸都不动了,内外皆绝,就心如墙壁,才可以证入无漏的境界。这境界就是小乘无漏果的极果,能做得到前面三句话,至少祛病延年不成问题,而且可以由小乘入于大乘道。

大乘菩萨是入世的,其实入世的菩萨随时都在漏,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譬如有同学出去教书,回来后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才知道你的痛苦,教书学生之痛苦,真不如自杀算了!我对他说,这就像人家说,养子方知父母恩。

他接着说,第二个痛苦是身体吃不消。他还不到三十岁,身体都快垮了,漏得非常厉害。

道家说法是,“开口神气散,意动火攻寒。”你再好的功夫,开口讲几十分钟之后,功夫就垮了。

烧饭的火候要够,如果一下生火,一下灭火,自然无法成事。修道也是一样,教书不能不动思想,动了意,火就消了,道也修不成了。大乘菩萨入世是利人,不是为了利己,全盘牺牲了自己,一直都在有漏的境界。

所以有人问我,耶稣是不是菩萨?

我说绝对是菩萨!他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所以不要用宗教外形来看人。

在那个时代背景,他要劝人为善,只有那个办法,最后牺牲了自己。

他最后讲,自己是为世人赎罪,这种心境是没有埋怨痛苦,是行菩萨道。我觉得他的伟大,是最后被钉上了十字架,流出来的血是红色的,表示自己是普通人。所以行菩萨道是有漏的,要达到无漏之果,只有行小乘禅观。

但是小乘罗汉的果位并非究竟,即使入定,终究要出定。出定就会明白,小乘的这个有余依涅盘非究竟,必须由小向大,转向大乘。所以师子意菩萨说,有漏与无漏是对立的境界,如果了解到,真正大乘菩萨就是在有漏有为法中,证得无漏无为法的道,就证得平等法门。不起有漏、无漏的分别,不着于小乘的清净、非出世之相,也不着于大乘的非入世之相。既然不着相,入世出世都一样,这就是入不二法门。

净戒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净戒菩萨是表示,真正到达了诸法皆净的境界。解是见解、知解,我们学佛就是为了得到知见上的解脱。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是有所修为,凡是有所依持的方法,都是有为法。例如念佛、数息,或是静坐时用意识求个空的境界,都是有为法。

一切的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有为法。大彻大悟,成佛的人,才真正到达无为法。无为大致分两种:有余依涅槃,习气没有完全断根,依空为究竟,是罗汉果;无余依涅盘是佛境界,一切习气净尽,“净解”了,是大无为境界。涅盘翻成中文有时候就是无为。

一般观念以为,修有为法的不是外道,就是魔道。例如守窍、练气脉、念咒扶鸾等,有所作为的皆是有为法。世间观念是把有为、无为分开的,真正了道的人,看有为无为只是观念的问题,皆是唯心所造。假如真能心如虚空(这是彻底的虚空,不是意识造出来的,否则又成了有为法),就能够将有为无为合一。换句话说,就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都没有妨碍。如何达到呢?就是要有清净智慧,绝对清净的智慧,以智慧而得解脱,这个就是不二法门。


  (https://www.02shuwu.cc/3510_3510283/5115858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