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象牙塔外(一)
一九八一年元月十九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传了中国第一所杂志大学——刊授大学在《山西青年》杂志社成立。
刊授大学是一所没有区域界线的开放性大学,它的课堂开设在田间地头,机器旁边,军营哨所,轮船码头,山梁沟峁,湖边河岸,矿山煤窑,而它生命的根须却深深地扎在追求上进青年自觉自强自立自信的基础上,它所铺设的成才之路,就在每个不甘落后,永远奋进的青年朋友们的脚下,它是一所辅导自学成才,前途远大的富有生命力的业余大学。
刊授大学是一件新生事物,它一出世就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陈云、薄一波、杨勇等都为刊授大学题词,还有周扬、叶圣陶、周谷城、费孝通、赵朴初、吕叔湘、陈荒煤、黄宗英、王丹凤等一些社会名流也参与并大力支持这一新生事物。
刊授大学创办的消息一经发布,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在全国各地青年和自学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们怀着求知上进立志成才的强烈愿望,风起云涌,争先恐后,积极报名上刊授大学,全国入学人数很快就达到五十万人。
刘巧玲虽没有考上大学,但她对知识追求的热情一丝一毫也没有减退,上大学的梦想就像萤火虫那样,一直萦绕在她的心里。《山西青年》刊授大学的创办是改革开放以来,是那些未能挤进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实现人生理想之又一条途径,刘巧玲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刘巧玲也是五月中旬得知这一消息的,她从同事那里借来《山西青年》杂志,反复地看着想着,想着看着,最后她才下了决心。她当天晚上看完作业后,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同室的张老师,当她看到正在坚持函授学习的张亚兰老师时,她压住内心的激情,向张老师询问有关函授的一些情况,巧玲语气温和地问道:“张老师,你高师函授也该到头了吧!几年了,好辛苦呀。”张老师是老三届,邓副主席恢复高考时,她错过了报名的机会,这几年她正在参加陕西省高等师范函授学习,张老师告诉巧玲,“代职学习困难很多,家庭有拖累,工资大多都花费在学习上,又没有假期。你不记得邓副主席在全国科学大会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就充分说明了知识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年轻人多学点知识总该没有坏处吧!”“张老师,我也想报刊授大学。”刘巧玲有点不好意思地向张亚兰说了自己的情况。当张亚兰老师得知刘巧玲打算报考刊授大学的情况后,她积极鼓励刘巧玲,由于专业相同张老师并答应她们可以相互学习。
刘巧玲带着招生简章去县城邮局报名,写信递照片,成为刊授大学中文系一名学员。
一个多月后,当刘巧玲收到邮递过来的深绿色手掌大的《刊授大学》学生证时,她的心情无比激动,这对她来说,少年编织的文学梦也可以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园慢慢地圆成。
秋季新学期开学不久,一天中午,第二节课下,一回办公室,刘巧玲就看见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包裹,包裹用牛皮纸包得方方正正,上面认真地填写着:
陕西省延州县城关公社马店小学
刘巧玲(收)
这时,刘巧玲激动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过了一会,刘巧玲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把小刀,轻轻地划开皮实的包装纸,她慢慢地打开包裹,一摞崭新的泛着墨香味的书籍扑面而来。
巧玲赶快洗掉手上的粉笔末,接着坐在办公椅上,以一份虔诚的心,顺手从上面取来一本,翻了起来,这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议论文的写作》,接下来,巧玲把包裹里近十本书全部放在办公桌上,大部分是写作方面的,还有《散文的写作》、《说明文的写作》、《报告文学的写作》、《通信报道的写作》、《实用文体写作大全》……
巧玲放下书,打开办公桌的抽屉,从里面找出了刊大邮发的资料,看着看着她心里一震,好在她过去是学文科的,学起中文来并不轻松,听张亚兰老师说难度比较大的,是《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作品选》,而就外国文学要求阅读的世界文学名着所开列的必读书就好几十本,光找书就是个大麻烦。既然选择了,就必须坚持下去,这如同顺风之船,离弦之箭是绝不能停下来。
晚上刘巧玲在煤油灯下,以日记的形式给自己订了严格的自学计划。
国庆节后的一个星期六傍晚,刘巧玲骑着自行车来到了马店二姐刘巧珍的门楼跟前,刘巧珍的两孔新窑,是不久前才搬进来的,巧玲撑好车子,把车头摆正,便举手敲门,“二姐,二姐,快开门……”“来啦……”窑里立即传来了巧珍亲切的声音,巧珍一边喊一边朝门口小跑,开了门,“玲玲,你可来啦,想死二姐嘞,你已经三周没有来二姐这里了,难道你把二姐忘了不成!”巧珍看巧玲推着自行车迎面进来,便嗔怪道,“二姐,我这不是来了吗,你不知道你妹子这一向有多熬煎。”巧玲笑嘻嘻地回答道,“好,快来把车子给二姐,进屋里说话!”巧珍从巧玲手里接过车子,看到车头的两个手把挂满东西,惊讶道,“玲玲,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刘巧玲关好门,急走几步,对巧珍解释道,“这一个兜是我的,那个是妈让我带给你的。”
(https://www.02shuwu.cc/3465_3465532/1111112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