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家门兴旺
“嚯!清大的大学生啊!”三大爷闫埠贵看着刘之若,眼中满是羡慕。他可是教书育人一辈子的人,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格外看重。
奈何他的子女们天赋一般,长子闫解成在他的严格督导下勉强高中毕业,这确实算是一个小小的成就。
然而,次子却似乎与学业无缘,尽管他竭尽全力,但始终无法挤进高中的门槛,打算再复习一年,继续考高中。
至于老三,他的学习表现也只是一般,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至于老四,她现在还小,未来的潜力尚未完全展现。
再瞧瞧同样是老师的刘竟斋,他的教育成果可是远近闻名,看看人家子女的发展,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长子刘之野虽然高中毕业后就参了军,但他后期还读了军校和警校,大学本科学历。现在年纪轻轻的就已经是正处级干部了,前途无量。
次子刘之泰,华夏医科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就留在国内最顶尖的医院——协和医院当医生。最近听说他还在备考硕士生,不断充实自己。他是一位勤奋好学、有追求的年轻人,深受同行和患者们的喜爱。
最小的姑娘刘之若学业却更加出色,她以京城高考状元身份被顶尖大学清大数学系录取,将来或许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她不仅聪明过人,还勤奋好学,令人敬佩不已。
闫埠贵由衷地赞叹道:“刘兄,老闫这辈子佩服的人不多,而您就是其中一位。真是令人叹服,您的教育水平真是高人一等。”
“特别是教育子女这方面,真是无人能比啊!”
刘竞斋谦虚地摆摆手,眉开眼笑地说:“老闫,您过奖了。这都是孩子们自己个儿争气,也是运气使然。我可不敢居功。”
不大一会儿,刘之若考上了清大这件事在院子里传开了。大家纷纷向前恭喜,一时间,院子里更是热闹非凡了。
三大妈:“哎呦!老刘,您可真是有福气,之若可是女状元呢!您该请客啊!”
“是啊,刘老师请客啊!”大家伙一块儿起哄道。
“哈哈哈,请客而已,我们家一定没问题。”刘竟斋随口答应下来,毕竟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困难重重,但在他们家却轻而易举。
易大妈震惊地说道:“哎呦喂!咱们这一带的大学生可是少之又少,更别说女大学生了,这可是头一回听说啊!”
“可不是咋地,我老家一个县才勉强出了几个大学生,顶尖的大学生都是凤毛麟角般地存在,真是光宗耀祖啊!”
“是啊!您说,人家刘老师是怎么教育子女的,
啧啧!您瞧瞧真是一個比一个有出息。
哎,我家狗子能有人家孩子的一半强,我就阿弥陀佛喽!”
“我看您是在想屁吃,狗子能坚持读完初中,就算是您家烧了高香喽!”
“哎,您怎么说话的,我家狗子在差还能比嘚了您家的老三,整个一野猴子……”
自此,刘之若以京城高考状元的身份,一举考入清大,这一消息迅速在大院以及附近的街道上传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个个的人羡慕地是质壁分离的,如同恰了柠檬一样酸不溜丢地。
“听说了吗?隔壁院的那个18岁小姑娘,高考考了个状元,还被清大录取了!”
“早听说了,我儿子与她同班,这位姑娘打小就聪颖过人。她并不刻意努力,但每次考试总能名列前茅,这是天分没得比的。”
“嗯,这家人就是聪明,她哥哥就不提了,在我们东城是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嘿!那位可是咱们这儿的净街虎,没看见咱们这边治安多好啊,谁敢在他眼皮子底下乱来!”
有的人见刘竟斋膝下几个孩子教育的个个有出息,就把注意打到了他的身上。
刘竟斋发现许多家长都在想方设法地让孩子转到他的班级里学习,甚至有些家庭条件不错的家长还打算直接将孩子转校到二十二中去。
学校领导层得知这一情况后,也动了心思,考虑是否让刘竟斋在新学期教毕业班,以提高升学率。
刘之若母校二十二中的校长亲自送来锦旗,代表校方奖励五百元奖金,交道口街道王主任也代表政府送来一千元奖学金。
这笔钱他们家没有选择收,而是以刘之若的名义捐给了学校;作为奖学金,用来补助那些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们。
在二十二中,他们计划将刘之若树立为一个典范,以此鼓励未来的学子们向她学习,努力完成学业,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之若的义举,无疑为广大学子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她的行为将激励更多的人积极投身于社会,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竟斋在录取同知书到达的第二天,便携带着全家返回村里祭祖去了。
爷爷、大伯一家得知刘之若的喜讯后,也是欣喜若狂。他们老刘家在此地已经兴盛了三百年余年,这期间涌现了不少杰出人才。
这个家族历史上出现过不少人杰,但是女状元还是头一遭,这一成就足以在家族的族谱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爷爷决定举行一个隆重的祭祖仪式,今年的喜讯连连不断,村里的各项事业都兴旺发达起来。
孩子们也是个个有出息,刘之泰顺利医科大毕业留在协和当医生,还考上了研究生,这搁在过去相当于翰林院翰林的身份。
刘之若以女孩子之身竟然考取了京城地区的状元,被顶尖大学清大录取了。
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纵观整个华夏国科举制一千三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有据可查的状元才六百多位。
在村里的同族里,也有几个后辈考上了大学,考高中、中专的就更多了,再加上参军入伍的、当了公安的、去了城里当工人的,这些小辈们的发展都非常不错。
老爷子觉得这一切都是祖宗们保佑的结果,他的内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但是被刘之野委婉地劝阻了,他觉得这样大张旗鼓地搞这一套,与大环境不符,建议老爷子还是保持低调的好。
虽然,他并不赞同老爷子大操大办的做法,但在面对祭拜祖宗的提议时,又不忍心拒绝。于是,他们选择在小范围内举行一场仪式。
到场的都是老爷子五服以内的亲人,彼此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老爷子的主持的祭拜祖宗仪式上,刘之野见到了同样考上大学的刘述成。
这小子在刘之野的资助下,成功考入京城矿业学院。当初填报志愿,也是刘之野的建议。
还有其他两位同族兄弟,他们也是凭借自己的今年努力考上了大学。
其中一位考上了京师大,另一位则考上了外国语学院。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为家族争光添彩。
而刘家庄一个村子,一年内竟然考出了三名大学生,以及众多的高中生、中专生,这无疑就像放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卫星,在年月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的名字,不仅在村子里传扬开来,也在公社、区里引起了不小的话题。
因为一个公社一年里能有一两个考上大学的人就不错了,而他们村子却一下子出了三名。
在农村,生活条件相对艰苦,能坚持读完初中的孩子已经算是很不容易。更别说什么高中生、大学生了。
甚至有些地方,一个县竟然只有二百来个高中生,想一想,能继续读大学的又有多少呢?
究其原因,刘家庄是凭借富足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才成功地培养出了这三名大学生,还有众多地高中生、中专生的。
而这一切都显示出该村的实力和非凡地潜力。
刘家庄的这一成就,不仅得益于优越的生活条件,也离不开他们注重教育的良好传统。
过去由于条件限制,对后代的教育往往不够重视。
如今,随着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在全国范围内,恐怕很难找到一处像刘家庄这样,从幼儿园、小学到即将开班的中学,再到成人夜校和各种技能培训班,如此重视教育的乡村。
从整体来看,这个村里的人们正通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提升自己,从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俗话说地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俗语,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这句话其实更是在讲人性,只有富足了,人才可能会提高自己的追求。
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如果人的温饱问题也解决不了,有高尚的道德观念也坚持不了多久……
“京西明珠—记红星公社刘家庄……”这是《京城晚报》头版头条新闻,一经发布就引起了整个京城地区的巨大轰动。
人们纷纷感慨不已,没想到在这燕山与太行山的交汇地大山深处,竟然还隐藏着一个如此幸福的“桃花源”。
这里有著名的“京西稻”、“升芳蟹”、“刘家庄樱桃”、“刘家庄西瓜”,“反季节蔬菜”等等。
没想到这么些闻名遐迩的特产竟然全都出自于同一个地方,真是让人们大开眼界。
这个村子如今已建设成为国内首个中医药材基地,同时也是首个与农学院合作的稻田养殖基地和家禽牲畜牧养殖基地。
它是国内首个实现从幼儿园到初中教育的村子,而且就学率达到百分百。
它还是首个实现农村通自来水、电的村子,并且拥有供销社、信用社、集市、建筑材料厂、建筑工程队、养殖场、山野货收购站等村办企业。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许多其他领域的第一。
总的来说,这个村子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展现了它强大的实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这踏马的还是农村吗?就是我们城里的生活也跟他们没法比啊!”
“嚯!这人均收入比咱们高多了,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一个七级工看完报纸后,一脸懵逼地对工友说。
一名工友皱着眉头说道:“难道这是一则假新闻?”因为在当前社会里,恐怕没有人能像他们工人阶级那样拥有如此高水平的生活。
另一人道:“这不能够,这可是《京城晚报》,发行量巨大的权威报纸,上面怎么会刊登假消息?”
总之,随着《京城晚报》的这一报道让刘家庄算是彻底坐稳了京城地区第一村的宝座,可谓是名副其实。
面对他们如此幸福的生活环境,若是有人不动心,那才是见了鬼了。
于是乎,有些人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找门路,托关系想迁进来的,也有亲戚是这个村子里,想把户口挂在亲戚名下的。
但是想要真正融入这个村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对象嫁进来或者入赘。
这就导致了,刘家庄的大姑娘瘰、小伙子们根本不愁对谈象,是绝对的“抢手货”。
就算是村子里边,那些老寡妇和老鳏夫们,那么大年纪了,都有人上门提亲呢!
在别的地方,有些年轻小寡妇为了养活自己和孩子,也会选择嫁给刘家庄那些年龄足以当她们父亲的老鳏夫们。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个村子的生活水平好,生活有保障。
这就使得刘家庄的人口持续增长,现在几乎全是净流入,到62年初全村定居人口预计将超过4000人。
这个村庄的人口增长速度令人咋舌,仿佛是一个不断膨胀的蚁巢。
在人口激增的同时,这个村庄也变得越来越热闹。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商业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个村庄仿佛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微型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定居。
————
刘之野抱着兴奋不已地小贤,牵着甘凝的小手,一家三口在宽敞明亮、绿树成荫的村道上漫步。
他们周围的环境宁静而美丽,让人心情愉悦。
“闺女,这就是咱们的老家,漂不漂亮啊?”
小贤在他怀里一跳一跳的,指着前面:“啊啊啊,走、走、……”她要去看远处的一群土狗。
甘凝微笑着看着这对父女,每次他们回来,她的心情都会随之愉悦起来。
她特别喜欢老家的生活,这里的空气清新宜人,仿佛能洗涤一切烦恼。
环顾四周,四都是鸟语花香,与城市里的脏乱差形成鲜明对比。
她望向远处那个繁忙的工地,好奇地问:“之野,那边在建什么呢?”工地上的工人忙碌的身影,仿佛预示着红红火火地生活。
刘之野听闻,打眼一瞧,道:“奥,那就是村里新上的建设项目——沼气站。
这玩意儿建好了,村子里的用电可就不用愁了,同时它还可以当做取暖地燃料。
今后,村里冬天也可以用上暖气,不用烧火炉取暖了。”
甘凝闻言,轻叹一声:“嚯!这生活条件,就是京城里的干部家庭也不过如此吧!”
“我喜欢这里,等我们老了就回来住好不好?”
刘之野笑着点点头,说道:“如果我们不再工作,我们就回来。那座院子已经建设好了,就是为了未来的准备。”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家乡的热爱。
甘凝又想起了参观过的那座美轮美奂的四合院,真是漂亮极了。
这座四合院的建设,受到了刘之野现代思维的影响,同时也得益于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和“样式雷”的精湛手艺。
所以院子除了实用功能齐全外,在装饰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才打造出了这古色古香的样子。
单看气派的中式门楼是这样打造出来的:中间悬挂紫气东来门匾,两边是2米多高的麒麟守护。
地面铺秦砖搭配回纹线,耳房的窗户也用仿古线条做了包边。墙裙处用的是云纹地砖,高门出大户,豪门旺九族。
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漂亮的月亮门。
上边是一个定做的“祥瑞”门匾,底部是牡丹戗檐,两边的梅花镂空窗。
竹子镂空窗,在绿植中若隐若现,更显生动美感。
这套四合院的影壁墙从外向内看,是吉祥如意砖雕。
同时有大象吸水,水吸财的说法。
从内向外看是五寿团福砖雕,四周搭配回纹线条。荷花角花,寓意福运绵延、不断头。
…………
这座四合院在他们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了一个艺术与历史的完美结合品。
甘凝一见之下,对这个新家便彻底爱上了,她渴望立即搬回来住,但现实却不允许。
因为她与刘之野还年轻,有着繁重的工作需要处理。
甘凝深知,要建设成这样一座院子,绝非什么易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还需要丰富的资源支持。
刘之野是一个非凡的人物,一般人绝对办不到的事情,他却轻易地办成了。
甘凝虽然知道他有秘密,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从来不去主动过问。
(本章完)
(https://www.02shuwu.cc/3429_3429624/1111086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