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章 不在一个维度
第647章 不在一个维度
梁教授仔细询问病史,亲自给病人查体,觉得没什么问题才放心。
这是他多年的习惯,科里的疑难病例,他必须亲自过手。
他的手术,术前必须亲自问病史和查体。
就凭一张影像图片,连病人的面都没见就上台开刀,这种事他是做不出来的。
查完体,梁教授将叩诊锤收入白大褂的口袋中,说:“景先生,你这手术工程有点大,我们要好好准备,不要着急。”
景云松盘腿坐在病床上:“不着急,你们慢慢研究,我把整个大中国的一流医院都打一遍卡,想来想去,还是来这里比较可靠。”
梁教授拍拍他的肩膀:“安心休息,排好手术我们就通知你,一般在周一,我们一定会尽全力。”
“辛苦辛苦,我等伱们消息。”景云松全程轻松,不惧几十个医生大查房的大场面。
因为医生人数太多,有些医生根本挤不进病房,聚集在病房门口,竖起耳朵听里面的对话。
看完病人,几十个医生又呼啦啦地从病房到医生办公室,非常有气势。
其实作为教授级的医生,最高光的时刻就是两个,一是带着整个科室进行大查房,二是开学术会时在台上演讲,这也是年轻医生追求的人生目标。
回到医生办公室,梁教授坐下来,细细思考这个手术还有没有漏洞。
术前的准备已经十分充分,3D打印的脊柱假体也设计得没什么缺陷,估计今天就能打印出来送去灭菌处理,血管外科的支援也已经确定,如果术中发现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确实受肿瘤侵犯,血管壁被破坏,缺乏正常完整的血管壁,提前置入人工血管,避免术中或术后大血管撕裂。
胡国林教授做事四平八稳,尽量滴水不漏,作为协和骨科新一代主任,他给人谦和低调的感觉,仿佛没有什么耀眼的成绩,但是也完全挑不出任何毛病。
“止血你们打算怎么处理?三个椎骨的全椎骨切除,出血会比较多。”
梁教授突然问道。
这么基础的工作,胡国林教授肯定准备充分,他沉着地说:
“对于术中的出血,我们有充分的预估,除了常规备血之外,我们还从三方面着手完善准备,有肿瘤血管造影图像做参考,我们会逐一结扎肿瘤的供血血管;术前也已经请介入科提前做过肿瘤主要供血血管的栓塞;术中必要时主动脉或下腔静脉进行临时限时阻断。”
梁教授追问:“请介入科栓塞,有没有考虑到肿瘤的供血血管与脊髓供血血管存在共用的可能,一旦栓塞,引起脊髓缺血损伤,导致截瘫和大小便失禁?”
胡教授也是有考虑的:“术前的肿瘤血管造影时,已经对供血血管进行仔细甄别。”
听完胡教授的话,梁教授满意地点头,这台手术胡教授确实做到了滴水不漏。….
杨平也感受到协和的严谨,对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对待。
梁教授总觉得还有哪里做得不够,将手术过程在心里梳理一遍,发现还有一个步骤不够完美:用线锯进行椎弓根切断时,因为肿瘤已经包埋椎弓根,线锯置入时难免损伤肿瘤,导致瘤细胞外泄,造成播散的风险。
胡教授到此采取了必要防范措施,利用特制导向器械进行贴骨穿刺,引导线锯贴骨置入到椎弓根下面,这样对肿瘤瘤体损伤降到最低,这已经算是最佳方案。
因为就算有导向器进行贴骨穿刺,也存在肿瘤播散风险。
穿刺操作最完美的境界,穿刺时从肿瘤假膜与椎弓根骨质之间穿过,引导线锯从肿瘤假膜与椎弓根骨质之间置入,但是肿瘤紧贴椎弓根,线锯在往复拉动时,势必损伤紧贴的肿瘤假膜,造成瘤体细胞外泄,污染术区,违背肿瘤手术的无瘤技术原则。
梁教授也暂时想不到更好的替代方案,当然,如果能够将肿瘤从椎弓根上带着骨膜一起剥离下来,然后再植入线锯,那样更完美。
但是这种操作只是理论上存在,手术实践中不可能做到,而且容易分离时破损,这样播散的风险更大。
梁教授觉得胡教授的处理已经是极限,于是问旁边的杨平:“这个病例你怎么看?尤其预防肿瘤播散,有什么好方法。”
这个病例协和的处理非常周到细致,本来全国就没有几家医院能够完成这种复杂手术,一次性切除三个完整的椎体和复杂的脊索瘤,这可是脊柱肿瘤手术中皇冠明珠级别的。
要是哪家医院完成这样手术,可以大书特书,医院官网上宣传个几年都没问题,而且每次学术会,将这种案例去跟同行分享,一定会收获无数的尊敬。
要说还有没到位的,就是切断椎弓根这一步,经过有特殊导向器进行贴骨引导,还是会穿破肿瘤,导致播散风险。
杨平坦率地说:“手术计划非常周密,几乎没有漏洞,就是置入线锯这一步,我觉得最好先将椎弓根和椎间孔这里的肿瘤完整剥离,剥离时带着肿瘤的假膜和骨膜一起剥离,甚至可以带着一点骨皮质一起剥离,全程不能破膜。”
“将肿瘤分离后,操作空间就宽裕很多,然后再置入线锯,这样可以大胆的锯断椎弓根,线锯不会紧贴肿瘤,导致摩擦或切割损伤,无需担心肿瘤播散风险。”
将椎弓根和椎间孔部位的肿瘤提前分离,还带骨膜,梁教授也想过,但是操作难度太大,没有可行性。
梁教授对宋云说:“将腰椎及肿瘤三维重建的图像再放大一点。”
梁教授没有马上赞同或反驳杨平的话,而是重新研究影像图片。
经过重新研究影像图片后,梁教授的眉头更加紧皱。
这个方法是最好的,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肿瘤播散,可是手术难度最高,无法实现,而且椎弓根上下围成的椎间孔是神经根出入的通道,稍有不慎会损伤神经。….
在这么狭窄复杂的空间进行肿瘤的分离,假膜不能破,还要带着骨膜,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按杨平的说法,最好带一层皮质,那么就要使用精细的骨刀,操作就更加不可能实现。
思考许久,梁教授才摇摇头:“理论上这是最好的方法,但是现实中没办法做到。”
“而且,我觉得,整个手术以肿瘤为中心,进行假膜外操作,凡是遇到骨质的地方,除了椎弓根这个部位要切断,其它部位不用理睬,肿瘤带着椎骨一起切除,将椎骨当成肿瘤的一部分切除时,整个肿瘤假膜带着一层几毫米厚度的周围正常组织,这样肿瘤切除最完整,不用担心瘤细胞外泄。”杨平指着屏幕上的三维图像。
肿瘤的细胞就像种子,一旦散落,它们以后就会“生根发芽”,成为复发的源头。
所以肿瘤手术有一个叫做“无瘤技术”的操作原则,这个技术就是强调整个手术过程要将肿瘤与正常组织隔绝,不能让肿瘤污染周围正常组织。
梁教授转头看了杨平一眼,以为杨平没听到自己的话呢。
于是再重复一句:“你说得很好,但是不现实。”
现在这个肿瘤极为复杂,就椎弓根这一点按照你的办法去操作都是无法实现,还整个肿瘤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切除,更加不可能。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怎么可能做到这样精确的操作,要是在平坦宽阔的术区还好,这里可是解剖非常复杂,尤其骨性空间极为狭窄,全是旮旯死角。”
梁教授有时候说话挺风趣的。
“难度很大,但是可以做到,就是熟能生巧的问题。”杨平很是自信地说。
旁边几十个医生只要听清楚梁教授和杨平谈话的,无不心里一震。
这样操作,不是大家想不到,而是不敢想,因为根本做不到。
有几个博士老是在纠结全国最年轻的金刀奖究竟什么水平。
比赛看的都是视频,现在他们很想近距离看看杨平的手术操作。
这就像看泰森比赛,看电视与站在拳台旁边看,观感体验完全不是一回事。
杨平这次与协和合作,肯定会做很多手术,但是手术大多是脊柱侧弯的外固定架手术,这种手术因为含有很多创新,技术含量极高,为了方便普及,反而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肯定没有这台种三个全椎切除刺激。
这几个博士听到杨平提出了不同意见,都往前面靠。
全国最年轻金刀奖的水平,难道可以做到这样的神仙操作?
梁教授重复一遍自己的话,杨平不仅没有更正自己的话,而且回答更加肯定,这说明杨平不是自说自话。
“你——在脊柱肿瘤中——使用过这种方法?效果怎么样?”梁教授对杨平的话,现在不敢随便质疑,于是试探性地问。….
毕竟这个小伙子,不能当做正常人对待。
所以跟他交流时,思维得调整一下,要有点天马行空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要开脑洞,脑洞开小了还不行,还要大一点,否则容易把天聊死。
也确实,人家都在聊做得到的事情,你一开口就是这种超级难度没法实现的东西。
“经常使用,脊柱肿瘤的手术,我基本上是这种方法。”
这可是实话,杨平做脊柱肿瘤,不管是什么旮旯死角,统统沿着假膜,带着周围一层几毫米的正常组织分离出来,绝对不破一个小口,这样手术效果最好,术后复发概率最低。
当时冯天成院士的上颈椎颅底肿瘤,那么高风险的地方,也是这样完整地切除肿瘤。
腰椎这个部位难度和风险也很大,但是相对上颈椎颅底还是要好一点吧,那里可是上颈髓和延髓。
经常使用?
梁教授一时语噎,全场医生一时喉咙被堵住。
小伙子,不好意思,你把天彻底地聊死了。
顿时杨平的话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梁教授一时接不上话,停顿许久,挤出几个字:“经常-——使用?椎间孔和椎弓根到处是死角,神经根也被包埋的,怎么操作?”
“用激光刀来切,不过要对这个部位的解剖极为熟练,而且对肿瘤、肿瘤的假膜、正常组织的分辨要非常熟练,还需要很强的空间定位能力,要记住屏幕上这些图片。”杨平就喜欢这种直来自去的交流,只谈学术,无需照顾对方的情绪。
“如果解剖空间大一点,我们可以使用导航设备来做,但是这种狭小复杂空间,导航设备也用不上,看得到,也操作不了。”胡国林教授很是无奈。
“不需要导航!”
杨平斩钉截铁地说。
这次轮到胡国林教授噎住。
“你这样做的案例多吗?”
刚刚很有批判者气质的博士问道。
“我每台脊柱肿瘤都是这样操作的。”杨平回答他。
这个批判者也被噎住,没话说。
谁开口谁就被噎住说不出话。
气氛有点尴尬!
确实有点尬尴!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
梁教授摸摸下巴,眉头紧锁,摆手示意大家暂时不要提问,让他好好想想,问题究竟在哪,为何沟通进行到这里,如此艰难,难以继续。
“金刀奖大赛时,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我那台上颈椎和颅底肿瘤手术,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杨平只好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
哦!
梁教授想起这台手术,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明显这小伙子跟大家不在一个维度,降维打击,梁教授还是明白这个概念。
梁教授仰头,微微闭目,然后吐出一口气说:“要不,你将这种方法教给大家,方便的话,最好这台手术你来做,演示给大家看。”
追着杨平问那么多没用,一方经常做,当做常规操作,一方从没做到,认为不可能实现。
交流已经没有意义,不如杨平来演示一下他的神操作。
梁教授肯定是相信杨平的,冯天成院士的手术就是鲜活的例子。
“可以呀!”
杨平爽快地回答,既然梁教授这么信任自己,自己还饶弯子就没意思。39314498.
...
(https://www.02shuwu.cc/3360_3360604/76965466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