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军备改革的先行府
吴家是临榆本地的粮米大户,早有人风闻他们在战时囤积粮食,哄抬粮价,各种不法事更是做尽。
将他们查抄掉,不仅对百姓而言除了一大害,对崇祯来说,也对正在临榆一带进行的难民营房建设工作会起到很大帮助。
崇祯皇帝这不是第一次拿着鸡毛当令箭,有什么样的君主,下头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跟着皇帝周身这些人,全然明白这般做法的正确性,更不会有一个多说一句。
“至于那吴家的处置,英国公以为如何?”
见皇帝朝自己看过来,张世泽浑身一肃,站出来中规中矩地道:“回圣上,臣以为,这吴家该诛!”
“其一,赵县令之死必有蹊跷,这吴家就算不是罪魁祸首,那定然也是参与其中;其二,这吴家地方上横行不法,为祸一方,如同蚁穴。如今圣上亲来,除去他们一家对圣上和国朝自有极大裨益。”
“所言不错,朕意甚同。”崇祯皇帝点点头,下令道:“传朕的旨意,命山东总兵牟文绶负责查抄吴家财产事宜。”
话音落地,牟文绶大步出列,浑厚发声喝道:“臣领旨!”
“授永平总兵张鼐前锋将军印,率本部兵马为前锋,攻取东罗城,为大军夺回山海关扫清障碍,撼山营也交给你统辖。”
张鼐没想到这么重要的事情会交到自己这个降将头上,心下思绪乱飞,出列几步,抱拳道:
“陛下放心,臣定率本部兵马克期拿下东罗关城!”
崇祯皇帝安排好了善后事宜,起身走到营帐外,看着正在忙碌的大营内,下令道:“各部清点兵马、军械、马匹,英国公吩咐各军,明日卯时前后大军必须启程。”
“臣等谨遵皇上圣意!”
......
崇祯皇帝对本地豪绅的处置,从来都不是一味打压,在打掉某些做大的地主、财主的同时,又会扶起那些忠于朝廷的弱主。
地方上的这些豪强其实和商人生存的道理一样,都是利益第一,不管哪一方势力他们都要下注,以防将来这股势力发达起来,做未雨绸缪的准备。
从前鞑清在辽左强势崛起,自然有人投效,但是如今朝廷有了中兴之象,许多人摇摆不定,自然又会飘向这头。
有人对朝廷阳奉阴违,寄希望于蒙混过关,有人狗急跳墙,和官军挥棍相向,那就会同样有少数的有识之士铤而走险,将宝押到崇祯这边。
朝廷大军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将本地的官军裁撤,将境内的所有贼匪和土势力清扫一空,后扶助起来的,往往都是那些与关外鞑虏毫无瓜葛,对朝廷尊奉有加的豪绅和大户们。
如今京师直隶直到永平府境内,再也没有什么大股的势力,还挡在山海关面前的,也就只剩下了一个东罗关城。
从万历、嘉靖朝开始,官府对地方上的消息很闭塞,对地方上的控制也在逐年减弱,崇祯来这里之前,地方官府实际上早就是形同虚设。
这种情况下,再怎么整改也是无用,只有打碎重建一条路可走,崇祯用皇帝之权,扶起一批尊奉朝廷的豪绅,任命了一批新的文吏和武官。
原来那些官兵和差役被尽数裁撤,一大批真正有能力的人到了任上,并且都是皇帝的亲信之人。
官府这个替朝廷看管地方的机器,立即又开始轰鸣作业。
地主乡绅彼此之间的消息极为灵便,比如说朝廷大军还不知道东罗关城那边集合了将近五千人的吴军兵马,但下面许多人都已经知道了,包括临榆和抚宁卫一带的那些豪绅。
这些人打着浑水摸鱼心态归附的时候,往往将许多关于吴军的消息当成筹码邀功请赏。
这些小道有些时候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走向,有时对大军行进非常有用,张世泽深谙此道,便决定对症下药。
他先是满口答应,但一等得到消息,却又二话不说立即开始卸磨杀驴。
轰轰烈烈的修建难民营房行动伴随着大批官军前去查抄豪绅府第,最终就只留下了崇祯皇帝选定的那些极少数对朝廷统御地方真正有作用的豪绅。
对张世泽来说,只要能拿到钱、粮和土地,名声又算得上什么,这就和打仗一样,打赢了随你怎么吹嘘,打败了可就什么都没了。
崇祯下旨把吴家抄家之后第二天朝廷大军开拔的时候,一路上都是热闹非凡。
多年以来,百姓们虽然对外地官兵还有些忌惮,但却已经对京畿和宣大一带的官军没了惧怕之情。
这些地方的官军,衣甲都和原先有很大不同。
他们早先经过了补发历年累欠粮饷、军械和衣甲的事,后又经历过一次次重组扩招,跟着皇帝斩获数次大捷,早就不再是一六四四年的样子。
在现今百姓眼中,这些人才真正称得上官军二字,在当朝圣明皇帝号召下聚齐起来的官军都是能杀鞑子和流贼的真正锐士。
这其中,还要以崭新组建的京师禁军更显得受到欢迎。
究其原因,还要说起这支大明禁军的起源,这支兵马完全没有任何污点,是崇祯将原本京军和十团营进行一次大整改之后组建。
当时成立了两支新的队伍,禁军和城防军,而且只有京师才有这种编制,不过日后会不会推广各省倒还不得而知。
放眼望去,这支禁军在各官军队伍中尤奇显得突出,他们军容整齐,行进走动有如一体,军纪严明,亦从无扰民之事传出。
凡经过某家某户的田地,那家人必然是捧着为数不多的鸡蛋和好吃食来犒劳所谓仁义王师,这其中自然也包含了许多各地前来援剿的官军。
在腊月初五提的那个条件,当时是人人面有难色,现在却纷纷后悔不迭,当时负责谈判的人有意松口,自己这边怎么就没有把握住。
不仅如此,各地军营中招募新兵的告示一经贴出,排队的往往又是人山人海,都怕赶不上这次好机会。
看看这些官军,衣甲鲜明,旗帜蔽日,粮饷也都是足月发放,再无拖欠,把自家孩子送进去建功立业,又有什么不放心的。
有些百姓也不等军营内的新兵考核章程出来,直接就给自家的子弟准备好兵器给养,送他们出去闯荡、历练。
祖上有军户的,更是给自家子弟换上一身祖传的陈旧大明盔甲,让他跟随在朝廷大军身后杀敌建功。
虽说送出去的儿子割出去的肉,做爹娘的心中总归是心疼,但但大家都没有什么怨言,都知道眼下是国朝用人之时。
虽然很危险,但朝廷奖赏有功将士的力度也是空前,再加上人人称颂如今朝廷官军已经今非昔比,都是及不可耐的要让自家子弟出人头地,高人一等。
崇祯刚拔营不久,附近州县衙门里面无数的询问折子就被差役们快马递了上来。
那些新上任的各地戍守武官面对如此高涨的参军气氛,一时之间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说起来也是,毕竟这还不到皇帝规定的招兵日期,就连最新的考校章程都还没有下发到各州县衙,这种事就算知府唐世熊也不敢擅作主张,只好询问过来。
崇祯皇帝也没想到各地百姓如此踊跃参军,稍和众将一商量,决定先在永平府实行战守辅三级兵士制度。
(https://www.02shuwu.cc/15_15863/43833121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