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极品吴掌柜 > 第646章 大蜀王又来了(三十一)

第646章 大蜀王又来了(三十一)


  对于天朝上国而言,契丹完全不足为惧,甚至有些过于渺小,所以很多时候,大唐王朝并不将这个小小的民族放在眼里,对其经济、军事、制度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也漠不关心。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放任和轻视的态度,让大唐王朝吃了不少哑巴亏,甚至连大唐的命运都因这个毫不起眼的民族而改变了方向。

  当时,营州一带连续好几年发生灾荒,农牧无收,百姓生活毫无着落,穷困潦倒,民不聊生。万般无奈之下,契丹君长、松漠府都督李尽忠将灾情上报唐王朝,希望唐王朝能够开仓赈济,解决百姓的生存难题。然而,一次,两次,三次……数次奏请,唐王朝就是迟迟不回复,这让李尽忠十分焦急。

  经过一番了解,李尽忠发现他的上书奏请,营州都督赵文翙根本连看都没看,就全部扔进了垃圾桶,然后转身跟家里的姬妾美人饮酒作乐、醉生梦死,仿佛契丹百姓的死活跟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让李尽忠十分生气。本来赵文翙不把他管辖区内的各族酋长当人看,动不动就骂骂咧咧、拳打脚踢、肆意侮辱,已经让李尽忠十分不满了,如今人命关天,他竟然仍然视同儿戏,只顾着自己享乐,全然不在乎外面饿殍遍野。李尽忠再好的脾气也无法忍受了。一番挣扎之后,李尽忠找到妹夫、诚州刺史孙万荣,说服他跟自己一同起兵反唐。

  让李尽忠感到惊喜的是,起义的旗号一打起来,当地百姓就纷纷投靠起义军,义愤填膺地表示要将当时的统治者赶下台,取而代之。李尽忠惊喜之余,连忙调派兵马,筹备战斗,在他的带领下,起义军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

  看着拿下的大片江山,李尽忠激动了,他感觉到胸腔里有一股莫名的热情正喷薄而出,草原男儿的雄心壮志正展翅翱翔,契丹人不用再寄篱人下、担惊受怕的梦想正在一点点实现。

  胜利的喜悦给李尽忠壮了胆,给足了他勇气,他勇敢地站了出来,明确表示要与唐王朝划清界限,不再给唐王朝做奴仆,而要翻身做主人,并自封为“无上可汗”。

  这时候,唐王朝的执政者是武则天,她在几年前废了刚刚继承皇位的儿子李显,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李显则被她贬为庐陵王,流放在外。

  武则天一心想要自己的娘家人来继承皇位,可是一直苦于找不到正当理由,毕竟李氏才是天下公认的正统,她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也是理所当然,传给武氏子弟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得不到朝廷百官和百姓的支持。

  所以,当契丹起兵的消息传到洛阳以后,武则天欣喜若狂,这可是一个天赐良机啊,契丹几乎属于一个弹丸之地,影响力小不说,人力、兵力、物力也都难以与大唐王朝相抗衡,平定叛乱自然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于是,被喜悦冲昏头脑的武则天根本没有详细了解情况,就马上大张旗鼓地安排武氏子弟带兵讨伐,希望以此来给他们创造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好名正言顺地把皇位传给娘家人。

  然而,令武则天失望的是,武氏子弟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表现极其差劲,不是逃跑,就是躲躲藏藏,更有甚者到处滥杀无辜。结果,在这些无才无能的武氏子弟的瞎指挥下,契丹军一路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李尽忠和孙万荣更是打出了“何不归我庐陵王”的旗号,明确表示出对武氏家族的不满。

  武则天恼羞成怒,连忙派人联系突厥汗国的默啜可汗,想要联手镇压李尽忠的契丹军。

  突厥早就对契丹的叛离怀恨在心,接到武则天的来信,默啜可汗十分欣喜,两人一拍即合。于是,突厥大军趁着孙万荣带兵南下之际,偷袭了契丹后方,占领了新城,李尽忠、孙万荣的老婆孩子以及其他留守人众全部沦为突厥的俘虏。

  消息传到前线,契丹军心动摇,气势大跌。此时,李尽忠早已因病驾鹤西去了,孙万荣孤掌难鸣,眼看军心涣散,忧心如焚。但武周军根本不给他喘息的机会,趁机发动进攻,契丹军被迫边打边退。孙万荣麾下的奚人眼看契丹战败在即,望风使舵,马上投降了武周军,帮助武周军从背后夹击,契丹军最后一败涂地。

  孙万荣带着剩余的部下杀出重围,仓皇逃往潞水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通州附近的北运河东面。连番苦战,再加上一路逃亡,孙万荣疲惫不堪,一停下来就觉得身体要散架一般,只好下令让大家在树林里休息。

  跟着孙万荣逃出来的家奴,看着跟随孙万荣的残兵败将,知道大势已去,于是趁着孙万荣休息的时候,将孙万荣杀死了。就这样,契丹反对武周的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在洛阳,事情却远远没有结束。这场战争让朝中大臣看到了武氏子弟的不成器,于是,他们趁机纷纷站出来拥护李唐。武则天早就对武氏子弟失望透顶,如今又看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而不是武氏,她知道,如果自己继续一意孤行,恐怕事情就难以收场了,所以只好顺应民意,召回了庐陵王李显,以实际行动向天下人表示她决定立李氏子弟为嗣。

  含恨而终的李尽忠和孙万荣,恐怕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们虽然被武则天定义为“叛军”,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大唐的功臣,帮助李唐宗室“夺”回了属于他们的皇位,改变了大唐王朝的命运!

  (契丹这次叛乱不但左右了大唐的命运,还为中国的文学史涂抹了浓重的一笔。在武则天派出镇压契丹叛乱的武氏子弟中,有一个叫做武攸宜的王爷。这个王爷本身并没有多大才能,甚至也跟其他武氏子弟一样,被打得落花流水。但在讨伐契丹的过程中,这位王爷的手下出了一位著名的幕僚——陈子昂。

  当时,陈子昂看到武周军连连败退,于是建议武攸宜派遣万人作为前驱来进攻敌人,结果武攸宜根本不搭理他。之后,陈子昂又向武攸宜进言,武攸宜就生气了,一怒之下把他降为军曹。为此,陈子昂郁闷得不得了,只好跑到附近的景点散心,结果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契丹八部的可汗一直从大贺氏里挑选,像遥辇氏这样一个实力微弱的部落,从来没有奢望过有朝一日能够登临大宝。

  然而,风水轮流转,迟早到我家,就在遥辇氏一直默默无闻地跟在大贺氏可汗背后南征北战时,好运竟然光顾了,可汗的桂冠不小心落在了遥辇氏的帐篷里,这个部落中一个叫做屈列的孩子被推举为可汗。

  屈列战战兢兢地接过这个烫手山芋,左顾右盼,想要找个人帮自己出个主意,但得到的回应只是一片死寂。这个时候,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不是怕遥辇氏部族,也不是完全赞同废弃大贺氏改立遥辇氏,而是因为畏惧总揽军事大权、能够随意生杀予夺和废立可汗的可突于。

  可突于一开始只是契丹族内的一名衙官,由于骁勇善战,屡立军功,深得人心,逐渐成为契丹族内的一颗新星,在族中的声望也越来越高,甚至有赶超当时的可汗李失活的苗头。不过,两人还没来得及成为对手,李失活就死了,李失活的弟弟李娑固继承了李失活的位子。

  李娑固很清楚自己面临的形势,他明显不想当傀儡,可是军事大权握在可突于的手里,就等于在枕边放了一颗定时炸弹,想要睡好觉,唯有除去可突于。想通了这一点,李娑固一咬牙、一跺脚,决定先除掉可突于再说,否则自己一辈子都不会有出头之日。

  于是,李娑固开始召集心腹,秘密商讨“锄奸大计”,同时不断招兵买马,做好了与可突于决一死战的准备。李娑固非常认真,毕竟这是一件大事,而且是值得背水一战的大事,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就绝没有回头的余地,只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就在李娑固为自己的精密计划暗自窃喜,做梦都梦到自己亲手斩杀可突于,从此独揽契丹大权而乐醒时,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他跟部下熬了无数个通宵做好的精密计划被泄露了。

  得知李娑固密谋的可突于自然是勃然大怒,马上挥兵而至,反攻李娑固及其部下。大军当前,可突于大军扬起的沙尘漫天漫地,望不到人马,只能看到一片黄沙由远而近杀来,杀气腾腾,气势恢宏,李娑固一下子吓傻了。

  这场战争,可突于毫无悬念地胜了,李娑固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逃亡营州,寻求营州总督许钦澹的帮助。许钦澹得知事情始末,义愤填膺,马上表示要帮李娑固报仇雪恨,夺回大权,除掉可突于。

  于是,许钦澹命令部将薛泰带领五百精兵,联同奚王李大辅和李娑固的军队,一同雄赳赳、气昂昂地朝着可突于大军而去。结果,又被可突于打得落花流水。不仅如此,可突于还临阵斩杀了李娑固和李大辅,生擒了薛泰。

  可突于自然而然成了契丹部的老大,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自立为可汗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推举李失活的另一个弟弟李郁于为可汗。

  可突于很清楚当时的情况,虽然他与李娑固的战争属于族内战争,但是一方面唐王朝的官员许钦澹掺合进来了,另一方面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以后,当时还靠在突厥这棵大树下的李失活就马上带领部众复归唐王朝,唐玄宗一高兴,重新设立了松漠都督府,任命李失活为都督,之后的可汗也都继承松漠府都督这一职位,可以说,契丹可汗不仅仅是契丹的可汗,更是唐王朝的官吏。

  如今,他让唐王朝吃了败仗不说,还杀了唐王朝的官员,想必皇帝老儿肯定早就被气得吹胡子瞪眼了。要知道,唐王朝若是大军压境,就不仅仅是他可突于吃不了兜着走那么简单了,只怕整个契丹都得给他陪葬。左思右想以后,可突于马上让李郁于派遣使者入唐谢罪,同时请求唐王朝的认可。

  唐玄宗听了使者的话以后,龙颜大悦,也就顺水推舟地给了李郁于封号,并嫁了个燕郡公主给他。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李郁于就病死了,他的弟弟李吐于继位。李吐于跟可突于不断明争暗斗,想要夺回大权,结果一败涂地,带着燕郡公主逃往唐王朝。

  可突于又立了李尽忠的弟弟李邵固为可汗。但李邵固是个明显的“亲唐派”,这让可突于忍无可忍,最后一怒之下把李邵固杀了。

  就这样,掌握军事大权的可突于一次又一次地废掉自己的首领,寻找听话的“傀儡可汗”,唐王朝虽然对此有所不满,可由于鞭长莫及,只好听之任之。

  但是,这一次可突于纠结了,似乎不管立大贺氏家族的哪一个为可汗,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地除掉他,独揽大权,他的利益永远都无法保障。那么,要怎样才行呢?

  经过数天不眠不休的思考以后,可突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在其他实力较弱的家族中选择可汗。于是,出身于遥辇氏的屈列就成了这个幸运儿,被可突于推上了汗位。

  屈列乃至整个遥辇氏对此都心惊胆战,时刻如履薄冰,生怕自己随时都会步前几位可汗的后尘,所以,族内一切大小事务,屈列都会先行问过可突于,然后才做决定。这让可突于非常高兴,他觉得自己这次终于选对人了。

  但是,远在长安的唐玄宗却不高兴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可突于,而可突于却丝毫不加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一次又一次地废立契丹可汗。终于,当可突于兴高采烈地立了遥辇氏的消息传到长安,又大张旗鼓地表示要跟唐王朝划清界限,从此与突厥一家亲时,唐玄宗忍无可忍了,他下令让幽州长史赵含章等人发兵讨伐契丹,结果大获全胜。

  但可突于是铁了心要跟唐王朝对抗到底,他从突厥搬来救兵,大肆侵扰唐王朝北方边境,以宣示他才不怕唐王朝!唐王朝负责守边的幽州长史薛楚玉率领万骑反击,结果由于过于轻敌而损失惨重。这个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龙颜震怒,恨不得直接把薛楚玉给千刀万剐了。等到好不容易平静下来,他马上派遣大将张守珪为幽州长史,讨伐可突于。

  张守珪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唐王朝的大军虽然厉害,但是与契丹和突厥这些擅长骑射的民族硬碰硬,就算最后侥幸获胜,也是损失惨重。所以,他思前想后,决定从契丹内部下手。

  他知道,大贺氏当了一百多年可汗,对权力和可汗之位的看重肯定是根深蒂固的,而遥辇氏只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弱小部落,想要大贺氏心甘情愿地让出可汗之位,让遥辇氏从此平步青云,那肯定比登天还难。

  于是,他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做李过折,是被推翻的大贺氏一族的人物,当时正在松漠都督府里做衙官。张守珪知道他对可突于独揽大权十分不满,于是,就暗中派人与他联系,希望能够联手除去可突于。

  李过折分外高兴,他早就看可突于不顺眼了,可是自己一没实力与可突于对抗,二没把握能一举击败可突于,万一偷鸡不成蚀把米,那就太得不偿失了,所以他只好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伺机而动。

  张守珪使者的到来正合了他的心意,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张守珪带兵正面攻击可突于,李过折则按照计划暗中埋伏。最后,张守珪大败可突于,可突于看部下军心涣散,只好率兵后撤。到了晚上,李过折就趁着夜色斩杀了可突于和屈列可汗,坐上了契丹可汗的宝座。

  然而,可能真的大贺氏气数已尽,经过可突于来来回回的折腾,大贺氏的实力和威望早已经日薄西山,虽然屈列只当了几天的可汗,但在契丹族内,新兴的遥辇氏却是众望所归。李过折当上可汗以后,契丹族人却都不愿意买他的账,渐渐地,连他的部下也有了反叛之心。最后,李过折的部下耶律涅里杀了李过折全家,推举遥辇氏的李怀秀为可汗,也就是历史上的“阻午可汗”。

  就这样,契丹的领导权最终还是落在了被命运意外选中的遥辇氏手中,此后的历代可汗也都从遥辇氏选出,总管族内一切事务。耶律涅里则总揽军事大权,世代继之,直到他的后人耶律阿保机建国,追封他为“辽始祖”。

  遥辇氏联盟的首领称为可汗。各部落首领称为夷离堇,从部落贵族中选举产生,他们的权力非常大,不仅能够共同参与决定联盟内的重大事务,而且还能够任免联盟首领。

  遥辇氏联盟的军事首长也称为夷离堇,涅里就是联盟首任夷离堇。后来,夷离堇的职位逐渐被部落中的显贵家族所控制,一直由迭剌部的夷离堇兼任,他们不但掌握着联盟的军事大权,还决定着联盟对外的征伐权,进而控制了整个联盟的一切裁判权。遥辇氏后期,迭剌部首领甚至也可以举行柴册礼。所谓柴册礼,就是积薪为坛,可汗受群臣所上玉册,然后燔柴祀天,是王权的象征。这表示这一时期夷离堇的权力已经不在可汗之下!


  (https://www.02shuwu.cc/15_15451/40133249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