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从全能学霸到首席科学家最新章节目录 > 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争气的学界

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争气的学界


  三点钟,会议准时开始。

  他们这个小组有九个人,包括林晓在内,有四位研究员,剩下的则主要是助理研究员和实习研究员。

  相对于其他一些材料的研究团队来说,这個人员的数量显然还是太低了。

  当然,对于搞研究的小组来说,数量并不重要,质量更加重要,有时候一个天才的想法,就能够将研究进度给推进到最后。

  而他们这个小组的人,当然就属于质量向的小组了。

  林晓这个开挂的就不用说了,之前林晓打电话的那位赵升,本身除了是计算材料学方面的大脑之外,在实验上同样是一位大牛,在国内很是出名。

  至于另外两位研究员,其中一位也是计算材料方面的大牛,而另外一位研究员则是实验方面的大牛。

  如果不是有这三位大牛一起,林晓想要这么快就将晶体结构给确定下来,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行。

  会议室中,林晓在大屏幕上重新用软件给在场的几位展示了一下这种硅晶体在X光的照射下,对X射线的衍射图像,X光的光源是一个平面波,其经过透镜之后,最后在另外一块平面上形成了一个正方形地投影,这就是这个透镜的作用,它能够将X光的辐照范围局限于一个正方形之内。

  这对于芯片的生产速度是很有效果的,毕竟现在的芯片都是正方形的,这也是为了提高晶圆的利用率,晶圆因为工艺的缘故,只能做出圆形,而为了更好地利用上这个圆形的每一块,芯片也就成为正方形了。

  而X光的辐照范围变成正方形,在处理硅晶圆的时候就更加方便了,到时候再凭借着X光的强效率,届时处理芯片的速度也将大大提升,阿斯麦尔的EUV光刻机每小时能够处理两百片硅晶圆,差不多每分钟3片多硅晶圆。

  如果以苹果公司的A15芯片面积来算,假如忽略硅晶圆边角料的损耗,一片硅晶圆就能够生产650颗A15芯片,一个小时下来就能生产13万颗芯片,一天就是三百多万。

  但是如果用上了X光源,每小时处理的硅晶圆恐怕能够轻易地达到两百片以上,说不定能够达到4片。

  这就是他们的X光源一旦运用于规模生产后的优点。

  而后,林晓调整参数,让上面的晶体透镜开始转动,X光也随之开始发生变化,辐照范围开始变化起来,在57.5度的时候,辐照范围便和光源大小相同,当超过57.5度的时候,辐照范围开始收敛凝聚,直到入射角转变为垂直的90度之后,已经变成了一个点。

  当然,这也就是在电脑模拟中能够看到,实际上X光是不可见光。

  而这时候凝聚成一个点的X光,能量之强,照一下,大概能够直接上一个随机癌变BUFF,大概类似于隔壁岛国某次核电站爆炸事件导致的癌变案例。

  “太棒了!”

  看着上面的结果,在场的人都欢呼起来。

  他们没有怀疑这个图像的真实性,因为当林晓将他的波相干叠加方程组拿出来之后,他们就没有怀疑过他们会失败。

  当初林晓告诉他们实验的目的时,他们都是感觉自己掉进坑里面了,用衍射来控制X光的放大和缩小?

  林晓哪怕说要证明NS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光滑性他们都相信,但是你要搞这个,那得处理多少的数据啊?

  只不过,直到林晓拿出那个被他命名为林氏波相干叠加方程组的东西,并且给他们介绍了一番后,他们就彻底信了——当然,因为波相干叠加方程组的机密性,在林晓将方程告诉他们之前,都已经签了保密协议,至于背调什么的,在加入定光研究所之前,早就经过了更加严格的背调,所以泄密的事情都不用担心。

  总之,他们设计出来的这个晶体结构,已然成功了。

  回想起过程中的艰辛……呃,好吧,好像也没有什么艰辛的。

  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得到了这么重大的突破,放在他们以前参加的项目中,怎么样都不可能。

  而这个月中,他们也算是见识到林晓的数学能力有多强,构建这个结构,数学计算是其中最麻烦的,如果不是林晓那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模型搭建的贡献,就凭他们几个人来的话,恐怕就算有林晓的这个公式,他们也需要花费不知道多久的时间才能将这个结构给搞出来。

  看着林晓那年轻的面孔,他们心中都不由感慨,难怪人家年纪轻轻,就成为了这么一个重点研究所的所长,还值得国家专门给他投那么多的钱。

  不过,林晓没有想那么多,演示完毕,他便看向在场的几位,说道:“好了,大家现在来思考一下,我们该怎么把它给造出来吧。”

  听到林晓的话,在场的人们立马都开始思考了起来。

  普通的透镜,可不需要考虑生产的问题,只需要考虑抛光的问题,但是他们所需要的这个透镜,可是需要X光直接穿透进去的。

  而且X光的能量很强,经过照射后的物体温度也会得到提升,这就需要他们设计的这个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足够低,当然,这一点他们也早就考虑到了,根据模拟计算,他们这个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很低,即使长时间接受X光照射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不过,这些就需要一个更完美的生产工艺了,生产不出来都是白搭。

  当然,这样算起来,他们这一块透镜的生产成本,届时怕是要比EUV光刻机的透镜高上许多,当然,他们只需要一块就行了,而EUV光刻机需要的是十几块,所以不管怎么算,也是他们的更方便。

  众人在思考中,林晓同样也在思考当中。

  如何从无到有的生产出一个新材料,无疑是很复杂的,而尽管他们现在知道了这个晶体结构,至少不算完全的‘无’,但想要真正将其创造出来,仍然十分的困难,这需要参考各种各样地材料学及化学的知识,同样的,还有凝聚态知识。

  不论怎么样,只要是还没涉及到利用弱相互作用力或强相互作用力的那种科幻材料,他们地球人类的材料仍然还是仅限于电磁相互作用力材料。

  所以,也就是电子间的关系。

  想到这,林晓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对了,现在关于林氏硅成键机制的论文有没有出现?还是说找不到?”

  “林氏硅成键机制?这个的话……好像没有。”赵升说道。

  “没有吗?”

  林晓眉头微微皱了皱。

  林氏硅成键机制,就是根据他的林氏钛成键机制的规律和研究方法找到的关于硅的成键机制。

  这也是学术界默认的一件事,在命名上,凡是根据他的方法找到的这种成键机制,都要命名为林氏成键机制。

  尽管不是他亲自研究出来的这个东西,但是他作为第一人,自然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而这样也方便学术界对此进行称呼,不然的话,以后一个张三碳成键机制,一个李四硅成键机制,显然这等于在挑战科学家们的记性了。

  不过,并不是每一种元素都找到了这种成键机制,而是仅有部分元素找到了,就比如说现在也没有找到硅的成键机制。

  这并不是林氏成键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可能是林氏成键机制还有可以挖掘的地方,这一点也让学术界很是激动,说不定,如果能够挖掘到林氏成键机制没有挖掘到的地方,就会是化学界的一次新革命呢?

  毕竟,这可是探究各种化学键形成的原理,并且解释其中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加本质地去理解各种物质形成的缘故,从而为控制元素之间化学键的形成奠定基础。

  当然,也不乏有人认为这就是林氏成键机制的极限所在,不能完全明晰所有元素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只能说去解释少部分元素,而其他的元素则需要遵循另外一种方法来统计,而这种说法也就让人们认为,这些能够遵循林氏成键机制的元素,都有着某种同样的性质,而其他不遵循林氏成键机制的元素,则是有着其他的某种性质,就像是量子力学中的费米-狄拉克统计和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只不过,林晓现在没空去管这些东西,他现在的心中只是感到有些遗憾,硅的成键机制居然还没有出现。

  当初他从TA1000的结构和各项数据中,逆推出了钛的成键机制,所以他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机制的运用潜力,通过运用硅成键机制,完全有机会让他设计出生产出他现在所需要的这种硅材料。

  “难不成,我又要重操旧业了?”

  他心中不由寻思起来。

  要把硅成键机制也给搞出来?

  这让他忍不住在心中吐槽了起来。

  mmp,现在的化学界和材料学界的人也太拉胯了吧?

  他都把方法和规律交给他们了,结果这都两年多了,他们居然连硅的成键机制都没有搞出来。

  真是有点太不给力了吧?

  到头来,还得他亲自来稿,真是不争气啊。

  叹了口气,随后他说道:“那你们先继续想吧,我去看看其他几种元素的成键机制,我看看能不能把硅成键机制给研究出来吧。”

  听到林晓这么说,在场的人纷纷眼前一亮,但半晌后又疑惑起来。

  另外一位叫李斌的研究员问道:“所长,你觉得硅会遵循你的成键机制规律吗?”

  林晓摊了摊手,说道:“就算不遵循,但也不妨碍我试一试吧?都是搞研究嘛。”

  反正对他来说,都一样。

  听到林晓这么说,其他几人也就不再疑惑。

  确实,反正都是搞研究,哪个方向不是搞呢?

  而如果林晓真的能够将硅的成键机制研究出来的话,对他们来说,确实可能会有很大帮助。

  那么现在看来,他们也要兵分两路,来为制备这个新的硅晶体尝试突破了。

  林晓宣布道:“那今天的会议就到这吧,一个周后有成果了,咱们再继续开例会。”

  “好。”

  其他人纷纷点头,而后他们也不再多说,离开了会议室。

  ……


  (https://www.02shuwu.cc/150_150470/71633773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