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多灾多难的贞观
两个人管两条间谍线?什么情况?
苏定方不是傻子,立刻知道了其中的问题所在。
“秦侯,许延族的情报,和在下有关系的部分,是否也会转于在下?”
“然也!”
“如果两份情报,状况不一,在下相信哪一份?”
“额,这个取决于苏兄,只能依据情势自己做出分析判断,依其中一份或两份均不依靠均可,一切以苏兄安全为重,你可以自行决定行动,不受别人制约,小弟能做的只能如此。”
秦朗不敢保证苏和的情报不会出岔子,更不敢保证许敬宗情报的真实性,索性放权,让苏定方自己做主,这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谢谢了,秦侯。”苏定方对秦朗报拳一礼。
他的心中清楚,一个上官能做到这种程度,确实是对他最大的支持了。
该说的说了,该提醒的提醒了,该放权的放权了,二人又开始瞎扯。
“苏兄,明天开始,你就别和小弟一起在这里耗着了,带几个人把前边的道路清开,带上苏和去扶州,在那里等着小弟即可,上了高原,事情可就全靠你了,这段时间,你轻松不了。”
秦朗的话,让苏定方回过味道,是哦,自己还真的是一屁股的事情呢,是要抓紧了。
“行,那在下就先行一步,去扶州打个前站。”苏定方应下。
几个人进入帐篷,人手已经安排妥当,清溪带着三个护卫已经过去了。
那条小路,原则上说,长风或者清溪一个人,足够把守住了,带几个在身边,纯粹是为了虚张声势,传递一下消息。
“老席,明天开始,找个隐蔽些的地方,把我们的住地转移过去,顺便安排几个人手,交给苏侯,等这边的事情一了,咱们就离开。”
细节决定成败,秦朗把自己能想到的事情,一一交待下去。
……
长安,皇宫。
丽政殿中烛光明亮。
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王珪赫然在列。
“圣上,安排下去的人回报,关中诸州,又有蝗灾迹象,另外,按照以往经验,今夏估计会有旱灾,须早做预防。”老好人房玄龄把两个坏消息告诉了众人。
多灾多难!
中国古代,有好几个大治的时期,比如西汉的“文景之治”,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朝的“仁宣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等等。
后世有许多人质疑李二的贞观之治比不上隋朝开皇之治,有点名不符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天灾记录大大小小十六次。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有记录的天灾大大小小有三十多次,席卷多州的旱灾、水灾不在少数,甚至还有长达六年的疫灾。
蝗灾、旱灾、水灾、霜寒、瘟疫一直在轮流考验着李二和他的群臣,细算起来,每年一次灾害不止。尤其是贞观之初,从贞观元年到四年,水旱蝗涝的阴影天天笼罩在李世民的脑袋之上,以至于伟大的“天可汗”李二不得不自我反省,让群臣给自己提意见、论过失,甚至派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名宰相去大唐的名山大川向天神说好话。
不但是天灾,李二还要对付朝中文武百官,国内的门阀世家,后宫还有几个儿子想要谋朝篡位,朝鲜半岛问题需要解决、突厥问题需要解决、吐蕃问题需要解决,对外有一系列足以颠覆大唐的事情,李世民全都打理的井井有条。
一般朝代、皇帝,遇到李世民在位期间一半的问题,他们屁股底下那把椅子早就不属于他们了,小命能不能保住还两说呢,然而李世民却开创出来一个“贞观之治”。
东汉末年,天灾不断,最后亡国,大明末年,天灾不断,崇祯带着群臣一通折腾人亡国灭,
此时,听到灾情的李世民已经没有了去年听闻蝗灾之时的焦虑。
“司农寺去年不是已经掌握了孙道长的灭蝗之法并传诏各州学习了吗?依照良法让诸州及早做好灭蝗准备工作。玄龄,拟一道诏令发下去,下发全国各州,派人下去,监督各州,不认真执行者,就地免职、问责。”
现在,面对蝗灾,李二底气十足,孙思邈去年献上的良方,仓促之间还取得了奇效,没有理由今年准备充足还会造成大的损失。
旱灾?旱灾?关中旱灾?李二的脑子突然一转。
前段时日,儿子李恪上报的一份密奏。
泾阳县子姜浩遵照师命,正在带人研究改进水车。
按照他们的设想,新式的水车,由水力带动,汲水方式也要做一些改进,从翻转汲水改为筒状。按照计算,新的水车如果改进成功,效率会远远高于老式的水车,第一,同样大小的水车转动一周,汲水量是原来的十倍不止。第二,不用人力畜力,昼夜皆可工作。
好东西啊!
如果这种新式水车可以改进成功,应该能缓解一下关中的旱情吧?
关中是不缺水的。
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加上黄河,从关中平原上流淌而过,有了新式水车,这些水源就能利用起来一部分啊。
“圣上?”
“圣上?”
汇报完情况的房玄龄,见李二久久没有回话,不由得轻叫两声。按照以往的经验,该安排太史局、礼部计算日期,准备祈雨之事啊,怎么今天这么久没有反应?
(https://www.02shuwu.cc/148_148435/11078886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