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诏书确认
“八贤王如此做等于是参与到朝政之中了,如此一来总要为朝廷提供些银两吧,我看照旧例每年三百万两如何。”姜曰广不忘争取些实际利益,毕竟但凭借应天府,连支撑朝廷官员的俸禄都有困难。
“每年三百万两那是因为八贤王与先帝感情深厚,对于你们一百万两就顶天了。”赵光抃冷笑道,在他来应天府之前,政务院就进行过充分的论证,考虑到了各种情况。应天府毕竟还要替朱聿键稳定一段时间的国内局势,总不能将他们逼急了,毕竟应天府太小,就算再富庶也难以供养如此多的官员。当然给他们的钱太多,马士英必然有扩军的想法,会让唐军受到威胁,所以给他们每年一百万两白银,就足够吊住弘光朝的命,让他们不至于崩溃了。
听到八贤王每年给户部一百万两白银,马士英等人都是眼前一亮,心中不禁大喜过望。如果能有这笔钱,至少让应天府的财政能够宽松一些。有了这样的进展,阮大铖有些得寸进尺,他又要求道:“奏章中要求唐军从建奴手中夺回的土地,全部并入封地之内,实在有些过份。”
赵光抃轻蔑的看了阮大铖一眼说道:“恕我直言,唐军从建奴手中夺回的土地,就算交到朝廷手中,你们能守得住吗?”
“这……”马士英和阮大铖面面相觑,他们的确不敢打这样的保票,毕竟大明上下都知道建奴战力强悍,就算有数倍明军最多在守城的时候与对方打成平手罢了。
“若是守不住,在被建奴夺了回去,岂不是资敌行为?更何况唐军作战耗费钱粮,八贤王需要投入如此之多,如果土地白白让于朝廷,下面的人如何心服?如果朝廷想要土地,也必须付清军费方可吧。”
“需要多少钱?”姜曰广最怕要钱,他第一个问道。
“这个很难说,毕竟唐军作战的耗费比较高,一名普通士兵每月军饷三个银元,如果伤残或者阵亡的抚恤金需要发放二十年军饷,另外还要抚养家属。燧发枪和火炮每次作战的消耗就更大了,一般中等规模的战役每次要花费三十万银元左右的弹药费,还有后勤补给的成本和民夫的雇佣,如果打一个府怎么也要花费一百万银元吧。”赵光抃将后勤成本扩大了五倍,毕竟如果没有铁路和武器代差的确需要这么高的费用。
“嘶。”马士英等人的吸气声很大,显然已经彻底震惊了。如果按照唐军这样的作战花费,朱聿键养这么多兵每年花费多少,占据如今庞大的封地面积又花费了多少,这简直是大明朝当初集全国之力也无法完成的任务,最后像马士英这样对军队有所了解的人得出一个结论,对方肯定是在虚张声势,目的就是不打算将打下的地盘交给朝廷。
“没关系,如此每年八贤王纳入户部的一百万两白银就作为军费好了,我们每年接收一个府。”马士英傲然说道。
“没有问题,只是我们如果打下更多的府,朝廷打算用什么付账?”赵光抃笑着问道。
“这……”马士英有些发愣,如果八贤王真的这么做,朝廷还真的拿不出钱来支付。让官员进献吗?崇祯皇帝做的那次可是让朝廷内外离心离德了。贷款吗?唐王银行的利率却是令人牙疼,这简直是一笔永远也还不起的阎王债。
最后还是阮大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看这样如何?今后八贤王每打下两府之地,就将一府交予朝廷,另外一府作为八贤王封地如何?”
“当然可以,不过驻军费用要另算,如果攻下三个月内朝廷派兵接收,我们立刻撤回,如果拖延每月按照十万两白银的驻军费计算,而且要现款。”赵光抃回答道。
“没有问题。”阮大铖认为只要有了地盘,朝廷巴不得快点接收,又怎么会拖延,他当然是答应的。马士英也感觉找到了一个好办法,虽然八贤王的势力会越来越大,但至少朝廷的能力也会提升,虽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但也好过只守着应天府苟延残喘了。
史可法目瞪口呆的看着阮大铖和赵光抃两人,犹如市场上争论价格的商人一般,将国家的权力当做商品买卖,他不禁心中大为感慨。想不到大明已经腐朽如斯,连国权皆可出售,将来还有什么不能卖的。只不过幸好买卖双方都是大明的势力,总不至于有里通外国的嫌疑留下千古骂名。
赵光抃在到应天府以前,曾经做过充分的准备,对谈判相关事务说得头头是道。阮大铖一代才子,同样是心思机敏不肯相让,两人就在这样的讨价还价之中,签订了弘光帝与八贤王之间的一份合约,或者说也叫诏书。
拿到了让自己满意的诏书,赵光抃先返回扬州府向朱聿键复命,而已经进入应天府的唐军也退回到了边界处,只是已经被吞并的镇江府却不会归还了。除此之外,唐军对左良玉的进攻一直没有停歇。左良玉的判断出现了重大偏差,因为进攻他的唐军不止河南来的一路人马,在解决了应天府的问题之后,中央军区和中南军区分别出兵,从东面和南面一起进入了湖广,到了十月间,彻底解决了乌斯藏地区的袁宗第也派出了一个师,从西面进入湖广,以策应大军的行动,左良玉已经处于四面楚歌的状态之中。
失去了武汉的左良玉步步后退,为了延缓唐军的进攻,他不得不将兵力分散下去,在各个府县节节抵抗。然而在兵力、武器和素质都大大落后的情况下,湖广军的反抗能力微乎其微,等到崇祯十年冬季第一场雪落在扬州城的时候,左良玉手下的一万湖广军,已经被包围在了常德府南部的善德山上。
善德山又叫德山、枉山,此地环境优美、林壑清幽,西边沅江支流枉水河盘桓而过,乃是江南四十八福地之一。这样优美的景致,却激不起左良玉的任何兴致,此时他已经是病入膏肓垂垂将死了。
(https://www.02shuwu.cc/148_148414/7452995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