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三 蛰伏
大宋和辽国再次签订了停战协议,虽然还是要向辽国支付岁币,却不但取消了庆历年间的增币,就是比澶渊之盟时规定的岁币数目也有所减少。这次战争虽然比起太宗、真宗两朝的对辽战争来说规模小很多,但从结果来说却可以说是一次胜仗。
在大宋的钱粮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这个结果令,朝堂上下都很满意,因此在九月中旬两国签约,辽国撤军之后,集结在边境的宋军也各自回归防区,朝廷也对这一战的有功之臣论功行赏。
狄青在此战中率宋军近二十万主力在望都击败辽军,光是阵前斩首就超过一万,充分显示了其军事才能,皇帝下旨将狄青本官超迁,差遣也升至枢密副使。此外王克臣、郭逵、张亢、景泰、高遵裕、杨世卿和种谔都升了官,就连韩琦、夏竦以及运筹帷幄的宰执们也各有封赏。这样自然不能把率五千精兵深入燕云的李不弃漏掉,但李不弃已经辞了官,便没有升官一说,钱帛李不弃又不稀罕,于是皇帝便给李不弃的老爹又升了官,老妈、老婆都封了诰命,倒也实现了李不弃给老妈挣个诰命的诺言。
这样的封赏虽然看着也是不错,但是对于一个只有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来说,在老百姓看来绝对没有把官升一升,过几年位列宰执更来得实在。他们却不知道这一次战争已经给李不弃带来太多的利益。
首先,李不弃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名将了,只要再有什么大的战争,皇帝肯定还要启用他。李不弃可是管着警察司的,早就发现广南那边有个叫侬智高的人不消停。穿越前李不弃读过狄青的故事,而狄青的重要功绩就是干掉了侬智高。所以李不弃是知道侬智高一定会在南面闹出大事来,而且估计用不了几年时间了,到时候他就会复出。而且到时候皇帝叫他去打侬智高,他作为一个在野之人,可就有和皇帝讲价钱的条件了。
其次,这场战争前,李不弃把大量清源书院的学生安排在河北当官,战后论功行赏再加上救灾的功劳,这两年的考绩肯定是优等,将来前途可期。比如孙永,因为拿到了狄青、王克臣等人的荐书,火线提拔出知满城和望都合并而成的威信军,又因为合理采伐境内树木卖钱,没花朝廷什么钱就安置了三千厢军并恢复生产,作为“干吏”被赵祯把名字题写在屏风上准备重用。
这些官员将来成长起来,就可以称为李不弃做事和更上一步的坚实基础。李不弃这次辞官有小部分原因也是为了他们,就是担心他们过早的形成一个“清源党”引起皇帝的注意,影响了这些官员的升迁速度。
再次,李不弃只有辞官以示无私才能名正言顺建议皇帝“强干强枝”。这“强干强枝”的建议一风传开去,让地方官们对李不弃的好感那是蹭蹭地上升,就是一些以前因为李不弃反对崇文抑武对李不弃水火不相容的文官也开始夸李不弃是真君子。
可不是嘛!大宋这个时候已经好多人都明白这个“强干弱枝”的政策搞过头了,但是因为担心提及此事会触动皇权禁脔只能装作视而不见。出了李不弃这样敢于舍了官位力图改变的人,那不是真君子是什么?
再加上李不弃先前提出没于王事的官员可以入祀“忠烈祠”,李不弃与文官,尤其是地方官群体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最后,就是福安钱庄能够在露了一把峥嵘之后,还能如常一样继续平稳经营。而且一次拿出数百万贯让人看到了福安钱庄的雄厚财力,就是一个最好的广告,让钱庄面向所有人群开办的储蓄业务顺利推开。
朝堂上都是明白人,好多粘上毛就能变成猴儿,自然能看出李不弃虽然辞官了,但是却依然是前途无量,甚至因为暂时退了一步前景更加广阔。因此李不弃辞官后,李府门前不但没有车马稀落,反倒更加热闹,还有人盯上了李不弃的几个儿女,这才多大啊,就有人想要结亲。不过不管是李不弃还是赵敏都不同意,而且撂下一句话来,。“孩子还小呢,谁知道他们将来长成个什么?等他们大了,还需找个自己合意的,父母现在就替他们做主,岂不是剥夺了他们一生的幸福?”
这个时代儿女婚姻基本都是父母之命,李不弃这话也算惊世骇俗。但是曹国舅他们想想李不弃和赵敏那一段姻缘,倒是也能理解。
这事儿看在皇帝眼中,李不弃这辞官的诚意却又坐实了几分。那提亲的夏悚等文官,以及曹家、高家这些勋贵之家哪个不是朝堂上的巨大助力,都被拒绝了,这明显就是甘于淡泊之心嘛。皇帝甚至对以前对李不弃的些许猜忌感到很不好意思。
李不弃就是要给皇帝留下这样一种自己对仕途并不热衷的印象。他知道这会给他在皇帝心中,在士林赢得巨大的加分,将来他无论做什么,人们至少无法指责他的出发点是升官发财,这就叫“养望”。
王安石为什么能在千夫所指之下把改革还坚持了那么长时间?有很大的原因就是王安石在为官初期数次辞去对自己提拔的任命,因此后来谁也不敢质疑他本身的道德。这就是“人望”的巨大作用。
既然要表现得甘于淡泊,就要演得像一些。如果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就显得矫情了,难免让人怀疑李不弃的辞官是否是一场表演,就像历史上那些大奸臣一样以退为进。幸好李不弃肚子里有货啊,每天除了亲自到武备学堂讲课和指导操练外,剩余的时间也可以冒充哲学家。哲学家就算是呆坐着那也可以说是在进行复杂的逻辑推演,谁能知道李不弃到底在想什么?
于是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李不弃在清源书院与人讨论“人是否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理性与经验哪个更重要”“破窗理论”这样的话题,还和毛知春再次合著了一本《续钱论》,一副大学者的样子。
当然有时候,人们也可以看到李不弃在书院、淳泽监或者军器监的试验场帮助改进水力机械和火药武器,他还又在城内买了一块地筹建一个博物馆,用来陈列各种矿石和植物标本。
有这些事作,李不弃在别人眼中完全就是一个兴趣完全放在哲学和博物学上的学者,完全无意于仕途,人畜无害。
就在李不弃蛰伏之时却发生了很多事情。首先是皇帝在辽国罢兵之后就下旨让大臣议论改官制,又在当年第二年春开始实施官制改革。
当官制改革完成之后,皇帝突然下令由河北转运使司、御史台和警察司组成联合检查组,检点京东西路各州县仓储钱粮。结果三四天时间,京东西路十几个州县的衙门、仓库失火烧成白地。皇帝就是再傻也能明白其中的猫腻啊,严令追查失火的州县官员。因为这事儿,皇帝还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把已经作了好几年宰相的文彦博罢相,扔到地方上任职。
这下天下地方官员却尽皆震恐,都担心皇帝哪天抽风也查自己这边,行事便小心了许多。不过皇帝没有扩大事态,在清查了京东西路,发配了一帮官员之后,皇帝以京东西路为例,下旨朝臣议论如何避免再出现京东西路的乱象,而且指明要具体措施。
别人不觉得什么,但是文彦博、庞籍这些人却能觉察皇帝清查京东西路的这件事不简单。京东西路就在河北路边上,这么一查,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尤其是河北的地方官是绝不敢再明目张胆亏空钱粮的。而且这件事好像是个引子,顺理成章地引出皇帝下面的动作。
除了宫斗和摆弄官员玩儿平衡之外,皇帝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心机了?这不科学啊!
他们却不知道,这都是李不弃当初在天章阁给赵祯定下的计策。也因此,李不弃虽然辞官,但是却时常被赵祯叫到宫里咨询,虽然没有官位,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权利中心。
皇帝却
(https://www.02shuwu.cc/12_12669/41603764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