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一 押题大神
“这怎么可能?”
虽然大家都是写惯了文章的,心里明白靠比较文风判断来文章的作者并非十拿九稳,但是所有人都认为李不弃即使能蒙混过关也必然名次靠后。可谁知李不弃竟然被取中了第四!这就太聊斋了。
一阵沉默中竟有好几个考官同时去抓那张卷子。最终那张卷子给抽出来单独放在桌上,几个主考官围成一圈大眼瞪小眼,谁也说不出话来。
没错,这份卷子文风华丽,绝对不是文风直白的那种,所以才逃过了考官们的法眼。尤其是那篇赋,更是写得天花乱坠,根本就不是李不弃的惯有套路。
“这不是李不弃找枪手代写的吧?”有几个考官心里不由得升起这样的念头。可是立刻这个想法就被否定了,实在是李不弃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他只要稍有越轨肯定就给拿下了。
那些小吏都是受过暗示的,虽然他们绝对不敢栽赃,不敢刁难李不弃,但是只要有确凿证据,他们也绝不敢放过李不弃。
“难道是考题泄露了?”这种怀疑谁也没有说出口。因为以李不弃和文官的恶劣关系来看,李不弃从主考官这里弄走题目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向李不弃泄露题目的最大嫌疑人只能是皇帝或者皇帝身边的人。你说考题泄露了,你是查还是不查?如果是皇帝泄了题,那么肯定查不出来,而主考官却是要背责任的。孙抃不算什么,可是同知贡举的张方平是个狠人,谁也不愿意惹他。
能不能作其他手脚呢?这个法子也就是想想而已,到了这一步,谁也不敢动。这么多人看着呢,其中难保没有大嘴巴,只要走漏一点儿风声,李不弃的怒火那可不是谁都能承受的,御史孙甫就是前车之鉴。何况李不弃背后还有大相国寺和皇帝。所以就连李不弃的名次都没人敢动。
张方平摇了摇头:“看来只能如此了。继续吧,陛下还等着呢。”
孙抃一向是个不能做主的,没有意见,于是小吏们便继续唱名,但是考官们对其他人的名次已经不那么在意,而是考虑发榜后的事情了。
果然发榜时又是一场悍然大波啊。京城里又以李不弃省试的名次开出了盘口,不过有了上次李不弃吊榜尾的经验,这次下注的人基本都是买李不弃名次靠后,可谁知李不弃竟然是第四名,这让大家情何以堪啊。
于是看榜现场竟然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下了注的百姓首次和那些不希望看到李不弃考中的人站在了一条战壕里。
陈全从人群里满头大汗得挤出来,上了一座酒楼,在正对大街的一个雅间里向李不弃禀报:“官人果然是第四名。只是官人你没看见,好多人竟然在那里大骂呢。”
“嗯?是京城的举子吧?他们骂什么?”
陈全哭笑不得地说:“不是京城的士子,就是些普通百姓。他们骂考官把你取得太高,害他们赔了钱呢。你可知,买官人你吊榜尾的人最多呢。”
呵呵!李不弃也是无语了。不过眼珠一转他就冒出个坏主意:“你带几个人往人群里散播谣言,就说主考张方平,还有阅卷官路授都是买了我高中的,所以才放出风来说不喜直白的文字。你明白吗?”
陈全点头如鸡啄米一样:“明白,明白。这些大头巾是明着要和官人过不去,让他们吃点儿暗亏也不算什么。”
李不弃一摆手:“去吧!”看着陈全带人没入人群,李不弃冷笑起来:“和我斗?不知道哥善于开挂吗?”
这一科考试的情况有些奇葩啊。以往都是第一二三名最让人瞩目,可是这次他们全都被李不弃抢了风头。刚到晚上坊间就传出了此事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是张方平等人早就想要借机敛财。他们重金下注赌李不弃名次靠前,但是却放出风来说对李不弃这样文风的绝不会给好名次,引诱百姓都下注李不弃名次靠后,好让他们多赚一些。这种阴谋论正是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何况还有一大群亏了钱的人需要找个理由安慰自己,所以这种说法得到了相当多的百姓的支持。
第二个说法比较中性,只是说明事实。说李不弃挖空心思,文风大变,所以从考官的火眼金睛前滑了过去。并且李不弃的卷子也传了出来。
但是这个说法显然不能让某些人认同。毕竟每个人的文风都是相对稳定的,不会无缘无故大变。于是由这第二种说法又演变出了一种说法。
第三种说法是皇帝泄题了。这个说法得到了大量文官和京城士子的认可,但是老百姓一致呲之以鼻。原因很简单,李不弃诗文早就名动京华了,还需要皇帝泄题帮他考进士吗?谁不服也写一本《三字经》、《对韵》试试,要不来一首能和《青玉案.元夕》媲美的词也成啊。
这时候又出现了第四种说法,这是从丁度那里传出来的。丁度说这次考试作赋的题目“民功曰庸”出来之后他吃了一惊。这题目就是给李不弃送分啊。李不弃每年都会以几个固定的题目作一篇赋和以前作的比较一下看看当年有没有长进,而每年固定的那几个题目中就有“民功曰庸”,所以李不弃考中第四名有什么稀奇吗?只能说明人家运气好而已。
什么?你说是皇帝泄了题?
那个谁,你出来!丁学士表示绝不喷死你。
这考试的题目可是礼部拟定了进呈皇帝认可的。你说是皇帝泄题了,还是礼部出了问题?当然礼部是绝不敢承认自己有问题的。
笑话!承认礼部有人和李不弃勾结出了这么个题确实能把李不弃拉下来,可是礼部却要地震!这个交换比的买卖傻瓜也不敢作啊。
对于这一片吵嚷声李不弃只能躲在暗处笑而不语。凡是来问李不弃当初怎么选定“民功曰庸”当做作文题目的,李不弃只是一句话:“随便选的。”
到底是不是随便选的呢?当然不是了,这是押题啊!
他清楚的记得上高中时语文老师,讲作文时告诉大家高考作文宁可不出彩,也不能论点偏激。因为不知道遇到的评分老师是否赞同。
当时举的例子就是庆历六年,科举中作赋的题目是“民功曰庸”,两个考官一个认为“此赋须本赏”,一个认为“此赋须本农”,两人争执不下。
记住了这道题目,李不弃传过来之后每年必然以此为题作一篇赋,至于其他几个题目完全是打马虎眼的。他也没想到,虽然他的穿越已经搅动了历史,但是这个题目还是出现在了它应该出现的地方。呵呵,哥是大宋无敌押题大神!
(https://www.02shuwu.cc/12_12669/41083873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