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明月万里照汉关 > 第十三章 新政(1)

第十三章 新政(1)


  送走熊廷弼时天空中已经洋洋洒洒下起了雪来。

  春雪兆丰年,但是董宣武却高兴不起来。

  时近二月,应该是燕飞柳青的季节,但北京城中依然看不到一点绿色,这意味着天启六年这一年同样也将是一个大灾之年。

  虽然经过了这好几年的努力,高产作物的推广,成绩依然并不理想。

  顺天府的百姓已经基本接受了这些高产作物,也因为此,顺天府的百姓基本也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高产作物在其他州县的推广却十分艰难。除了少数富户种植作为一种菜肴,其他百姓却不为所动。

  这其中,有既得利益者刻意的阻挠,也因为百姓不了解这些新的高产作物,不敢种植。

  一般的百姓,吃饭活命全都靠那一亩三分地。虽然如今年年收成不好,当总归能收回来一些,交完田祖和朝廷的税赋后,虽然剩下的不多,填不饱肚子,但掺杂上些野菜,至少也能保证一家人不被饿死。

  如果改种那些新的高产作物,不说从官府购买种子要一大笔钱,那些贫苦百姓根本拿不出来,而且,一年下来万一没了收成,那来年一家人就要活活饿死。

  所以,任凭官府将高产作物吹得天花乱坠,百姓们根本不为所动。

  世上哪有亩产一两千斤的作物,骗鬼去。

  官府的话,往往要从相反的方向去理解,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官府若是肯说实话,母猪也要上树了。

  这是老百姓们千百年来总结经验与教训,形成的最朴素的真理。

  望着飘飘洒洒的漫天大雪,董宣武长叹了一口气。

  整整三年了,三年的时间,这些新的高产作物依然在大明这块土地上没有推广开来,要这个遍地贪官污吏的官府为百姓做一点事怎么就这么难啊?

  董宣武不相信,他在顺天府做过的事情,其他的州县就不能依样画葫芦,执行不来。

  唯一的解释只有两点:贪婪,人心不足蛇吞象;和对百姓的漠视与不做为。

  这次回京的路上,那些官员对于推广高产农作物的态度让董宣武十分惊讶。

  那些高产作物的种子,所有的费用,包括运往各地的路费,都是由皇帝内库补贴的,根本不用百姓花一文钱,可是出了顺天府,百姓们想要种植这些作物,居然还是要花大价钱购买。

  董宣武记得,这些高产作物真正在华夏大地推广开来,还是在清朝。正是由于这些高产作物的大举推广,大清的人口才会急剧地膨胀,达到了后世的四亿多人。

  董宣武不相信,大清能做到的事情,放在大明反而就做不来。

  难道在这片华夏的土地上,每隔数百年,就必须要用鲜血清洗一遍,才能暂时压制住那些官员的贪婪与冷漠么?难道那些官员真的不知道,他们的肆意妄为,最终也将给他们自己也带来灭门之灾?

  “不能再等了!必须要以强硬的手段逼那些官员为百姓做些事情。否则,一旦再有什么战乱,弄不好天下还是会风云四起。”

  董宣武自言自语,一种紧迫感在心头升起。原本他以为他在顺天府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其他州县稍微用点心,这些作物自然就会渐渐推广开来,缓解小冰河时期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大规模减产危机。

  可是,现在董宣武意识到,这个时代的大明地方官员,已经烂透了。如果不给他们足够的好处,他们非但不会主动去做事,还会尽可能从中捣乱。

  这让董宣武突然感觉到,东林党与魏党之间现在激烈的冲突,未必是不可以接受的,至少它在事实上解决掉了一批或者肆意妄为,或者尸位素餐的大明官员。

  “好吧,既然东林党、魏党他们只顾着自己的争斗,全然不把国计民生放在心头,那么,这件事就由我来做吧!”

  董宣武当即召集董党中相关的官员开会,制定对策。

  商讨、准备了两三天的工夫,分别由三位董党官员先后将三道奏章递上朝堂。

  这三道奏折分别是:《请开国债以填补国用奏章》、《请重修各地水利奏章》、《请大力推广高产作物奏章》。

  《请开国债以填补国用奏章》,这份奏章完全是在拍皇家的马屁,也为另外两份奏章做好了铺垫。

  国库现在空虚,没有多少银子,这事谁都知道。要办事,少了银子无论是不行的。所以,董宣武决定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

  之前接连两年的皇家债券办得十分成功,筹集到了近千万两银子。这笔钱,由于是以皇家的名义借的,自然是调拨内库,由皇帝亲自掌管。要动用这笔银子,必须要经过皇帝点头才行。

  这让朝中很多大臣不满,而且嫉妒,早已经有人发出声音,要发行国债,以国债代替皇家债券。

  而皇帝方面,早已经被董宣武说动,也想要扩大借债的规模。

  只是当初为了借得那一千多万两银子,掌握在皇家手中的关税、矿税都已经被抵押出去了。要继续借债扩大规模,就不得不把主意打到商税、农税……等上面。

  而这些税种的收入是直接入国库的,不可能作为皇家债券的抵押。所以,要想扩大借债规模,就必须要以朝廷的名义开国债。

  不过这话却万万不能由皇家说出口,要不然,一个与民争利的大帽子扣下来,当今皇帝立刻就会成为桀纣之君,恐怕要与隋炀帝齐名了。

  董宣武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首先提交了《请开国债以填补国用奏章》。

  这份奏章是由老爷子董舒昌亲自出手,联名郭、薛等五六个有实力的家族,建议朝廷效法皇家债券的成功例子,每年以当年的农税和商税为抵押,向天下富商借两千万两银子。

  两千万两银子,比当初董宣武对木匠皇帝说的更多出了一千万两。不过,朝廷完全不必担心这两千万两银子借不到,因为在这份奏章中,老爷子董舒昌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成立专门的商团进行包销。


  (https://www.02shuwu.cc/12_12580/44045074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