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山陵崩
大梁,汴京城,丞相府。
傍晚,大雨如注。
宋安平料理完朝廷的公事,很晚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府。下了轿子,两位随从把灯笼晃在门前叫门,这时,他们看见一位身形老弱的僧人正躲在丞相府的屋檐下避雨。
宋安平不认识这位老僧,便对一名随从道:“给这位老师傅拿把伞,再给他拿点吃的,然后送他回庙里。”
老僧双手合十,道:“施主,老僧年迈,无力久行,可否让老僧在施主家中借宿一晚?”
宋安平忙碌了一整天,只早上吃了一顿饭,此刻肌肠辘辘,内心烦躁,头昏脑胀,便道:“老和尚,我这丞相府,没有那么多空屋子,实是不便。”
老僧笑道:“久闻宋丞相清廉,却为何连一间空闲屋子都没有呢?”
宋安平怒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本官爱慕女色不假,娶了十五房妻妾,此事人所共知,亦无需瞒你。本官子孙众多,丞相府里确实没有闲房,当真容你不得,休得罗唣。”
宋安平非常瞧不起那些假道学的伪君子。
他受过多年的苦,对贫穷有着刻骨的恐惧,现在成了权贵中的最顶层,他不贪财不枉法,那是因为他想做一名好官,不辜负他恩师多年的教导。
但他喜欢年轻漂亮的姑娘,对于这一点,他不屑搪塞,所以频繁迎娶美妾。现在宋家开枝散叶,子孙满堂。
他觉得这是他的荣耀,没什么不敢说的。
老僧仍然坚持:“下堂屋也不行?”
宋安平道:“那是我府上仆役所住的地方,当真没有你住的地方了。”
老僧笑道:“都说丞相大人爱护百姓,谁知却不敬神佛。”
宋安平勃然大怒道:“我的祖父,和我的恩师许公,是本相这辈子的两大恩人。本相出身寒微,受尽苦难,能有今日,全仗祖父养育,恩师栽培,皇上提拨!本相当年和祖父快要饿死之时,不知你那神佛更在何处?老和尚言语无礼,且速退!”
老僧也不动怒,敲起木鱼,一边走,一边嘴里念叨着:“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佛号经声,唤回苦海迷航人。世人执迷如此,徒叹奈何。”
宋丞相听了这话,怒上加怒,索性连伞也不给他了,饭也免了,气哼哼的进了相府。
半年后,德高望重的苦悔大师坐在相蓝后堂,为所有弟子最后一次讲经。
看官,你道相蓝为何物?
便是汴京人对大相国寺的称呼。
如果你不称相蓝,偏要称大相国寺,汴京人嘴上不说话,心里肯定要嘲笑你:“这个臭白痴乡巴佬,肯定是第一次进京城!看他那穷酸样!”
如今相蓝里的香火,比以往更多了。
因为当今圣上经常来这里上香,他老人家还经常和这里的住持苦悔大师聊天,一聊就是几个时辰,聊完后,还陪他吃素斋。
圣上喜欢的地方,名声还能不火?
每逢庙会,这里必定是人山人海,今天也挺热闹,早早的就聚满了信男善女来这里上香。
外面虽然喧闹,内堂却极是清静。因为有资格进入到这里的,只有苦悔大师和他的弟子们。
他的弟子分为两种,一种是佛家弟子,另一种是俗家弟子。佛家弟子修佛,而俗家弟子则是仰慕苦悔大师一生行善积德,救助孤弱的品行,才拜在他门下的。
现在,他们安静的听着师父讲经。俗家弟子也都听的很认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最后,苦悔大师用六祖惠能的这句法谒作了结尾。
“阿弥陀佛!”
佛家弟子和俗家弟子一同念诵佛语。
慈眉善目的苦悔大师看着众弟子,目光充满怜爱。
他让佛家弟子潜心修行,然后取下指间的鹰爪戒,把他传给了俗家大弟子,并对他说:“这枚戒指,当年我师父传给当今圣上,当今圣上又传给了我。现在,我将它传给你。望你除暴安良,将它发扬光大。”
这位俗家大弟子恭敬拜领。
苦悔大师微笑道:“功名是空,肉身是空,执念是空,万物是空。”
说完,他盘膝安坐,双目微闭,双手合十,声息全无。
手中佛珠,也不动了。
众弟子前来查看,发现师父已经圆寂。众弟子大放悲声,跪在苦悔大师的身前痛哭不己。
苦悔大师修行一生,救人无数。最后无欲无求,无恨无悔,终成正果。
梁帝下诏,为苦悔大师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五山十刹的和尚都来念经,祈祷他往生极乐。
梁帝亲去送行,连丞相宋安平也来了。梁帝到了这个年纪,似乎特别的多愁善感,嘴里念叨着“师兄……师兄……”的时候,便怔怔的落下泪来。
举办丧礼之时,武功高强,耳聪目敏的宋安平突然发现,在庙内正中的佛像角落旁,有一个长生牌位,上面竟然刻着“大梁丞相宋安平”字样。
宋安平拉住一个从这里经过的小和尚,指着牌位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小和尚不认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大人,解释道:“这个呀,有一次我师父去宋丞相府外避雨,丞相嫌他是和尚,不肯给他方便,把他赶了出来。我师父怕佛祖不保佑宋丞相,便为他立了长生牌位。”
霎时间,宋安平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我嫌他烦,不准他在我府上借住,冒雨把他赶走了!
谁知苦悔大师竟然不恼不恨,怕我不信佛,得不到佛祖的保佑,还替我上香,求佛祖保佑我!
这是什么样的胸怀呀!
而我,只因为公务劳累,心情烦躁,又只因为苦悔大师几句话不入耳,更因为自己从不信佛,便摆足官架子,这样对待一个老人?
我平日里以“宰相肚里能撑船”自诩,可是和苦悔大师比起来,我又算的了什么?
“苦悔大师,一路走好!”宋安平庄重的来到灵前,向苦悔大师的遗体下拜。他心中默念:“我一定要向您学习,以大胸怀包容一切,做一个合格的宰相!”
自此,宋安平大彻大悟。
他再也不在下属和百姓面前刻意摆官架子了。
当有人嫉妒他,中伤他的时候,他也不暗中打击报复了。
他以大胸怀包容了一切,终成大梁国最有作为的一代贤相。
各国皆奉大梁为天下共主,蒙古和大金亦承认了这一既定事实,与大梁谋和修好。
众臣为了巴结皇上,又见大梁如此强大,纷纷上书,奉劝梁帝去泰山封禅,宋安平不肯谗佞,没有附议。
梁帝淡然道:“劳民伤财之举,与百姓何益?休提再提。”
明君贤相,大梁之福!
梁武帝永乐十九年,公元1166元八月,皇帝下诏禅位。太子登基为帝,史称梁文帝。
太子是个仁恕之君,不喜杀戮,更不虐民,亦不是好大喜功之君,更从不主动挑起战事。
梁文帝和宋丞相齐心治国,大梁国蒸蒸日上。几年过去,百姓丰衣足食,万民安乐。
黄昏,皇家猎场。
须发皆白的梁武帝跨上战马,最后一次出猎。
“嗖!”
金翎箭射出,正中獐首,那獐正声而倒。
落日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
这一刻,他回想起了当年的很多事。
美丽的方皇后,善良的琼英贵妃,还有那么多当年陪他同生共死的文臣武将,此刻都已经先他而去了。
“我折腾一生,打出了一个太平天下!足矣!”
梁武帝放声大笑,他狠狠的抽动马鞭,跨下御马飞一般的奔了出去,把日月山川抛在身后。
公元1170年,梁武帝驾崩,终年八十岁。
同年,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被仇人毒死,部族离散,其九岁的儿子铁木真逃亡。
公元1176年,大理宣仁帝驾崩,终年九十三岁。
(https://www.02shuwu.cc/11_11275/42728811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wu.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wu.cc